雨霖铃(寒蝉凄切) - 柳永
![Song of the Rainy Night Bell (The Cicadas’ Sorrowful Cry)](https://d2vbeab8c7k2ea.cloudfront.net/1738529210_13a803465c9221531d25.poem_riiycpdb_1200x1200.webp)
離愁秋意交織的千古深情悲歌
《雨霖鈴(寒蟬淒切)》是宋代婉約詞派代表作之一,由柳永所創作。此詞以「寒蟬淒切」開端,引領讀者置身秋日的淒涼情境。詞中第一句即強化離別的基調:暮色中,蟬鳴悲切,驟雨初晴,一切似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告別醞釀氛圍。接續的「都門帳飲無緒」凸顯主人公雖在送別席上,卻心神不寧,離情難捨;「蘭舟催發」更為整個離別場景推向高潮,呈現出「人要走,心難留」的矛盾糾結。
詞的中段以「執手相看淚眼」寫盡分離時刻的無語哀傷:雙方四目相視,千言萬語卻只能化為淚水。接著「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將視野放至廣袤江天之間,顯示離人遠行的漫長孤旅,更烘托秋日深重悲懷。
後半闕聚焦在離人別後的淒涼感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把秋天、離愁、情感三者緊密相扣,使詞境倍增慨嘆。接下來的「今宵酒醒何處?楓葉荻花秋瑟瑟」顯示夜深酒醒時,心境更為淒清:異地的楓葉與芦花在秋風裡顫動,映襯出主人公的靈魂無依、思念無所歸的孤單。最終「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更道出離人與家鄉、友伴遠隔,日後即使有再多美景與情意,也缺少可以分享的人。
柳永以婉轉柔情的筆觸,融入「寒蟬」「長亭」「驟雨」「蘭舟」「楓葉」等意象,勾勒出「景為情設」的場景。正是這種融合場景與情感的手法,使得整首詞在哀婉之中兼具綿長餘韻;離別既具悲苦,也在秋日的大背景下蘊含一種靜默的詩意。因為寫得細膩而深刻,《雨霖鈴》成為宋代長調詞中最為人稱道的離別佳作之一,在後世廣為傳唱。
重點
一、以秋景與離情相結合,展現婉約詞派濃郁的傷感美。
二、「寒蟬淒切」的氣氛鋪陳貫穿全詞,引領讀者投入離愁靜夜。
三、全篇用細膩場景(長亭晚、驟雨後、蘭舟催發),深化分離愁緒。
四、結尾凸顯長期分離的痛楚,在千山萬水、千般風情中難覓知音。
意見評論
- 鐘淑娟
若跟蘇軾的《水調歌頭》對照,就能看見蘇軾著重對人生與團圓的哲理,而柳永在《雨霖鈴》裡更專注個人情感的悲歡離合,所以整體基調更顯淒婉。
- 大華
有時回味柳永的其他詞作,如《鷓鴣天》,會感覺他雖然多愁善感,但在《雨霖鈴(寒蟬淒切)`卻把離恨寫到極致,把最淒冷的一面留給秋夜與悲風,形成對比之餘,更叫人難以忘懷。
- 東台灣東谷壯山河光限
短評:一把淚水灑落深秋夜,詞中斷腸句句淚,彷彿寫盡離人心緒。
- 蔡佩真雅竹鳳
每次讀《雨霖鈴(寒蟬淒切)》,腦中就浮現那種淒美離別的氛圍,好像整個世界都籠罩在淡淡的悲涼裡。
- 薛依宸子惠洋
和柳永的《蝶戀花》相比,兩首詞都在描繪愛與別離,但《蝶戀花》偏向情感糾葛的纏綿,而《雨霖鈴》更有秋夜離愁的滄桑感,讀來令人心酸卻又難以自拔。
- 段小麗
中篇感想:整首詞如同一場夜雨,淅瀝聲中滲透著人事無常的嘆息。讀完會想起近來許多人選擇在網路交友或線上相聚,卻仍要面臨最後分開的苦澀。或許無論古今,兩地相隔的折磨都異曲同工,技術進步也無法撫平真正的思念創痛。
- 鄭力帆玟書蘭
最近社群上流行遠距關係的討論,有些情侶因時差或距離難以相聚,就像《雨霖鈴(寒蟬淒切)`描繪的「一江煙波,各自天涯」,雖然時代不同,但那股離愁不減半分。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柳永在另一首《鳳棲梧》裡也寫過相思難耐,但比起《雨霖鈴(寒蟬淒切)`,此作更直接訴說蒼涼別情,兩者皆貫穿著他對「意難平」的深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