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满州隔岭赠同院诸公 - 刘禹锡
![Reappointed to Lianzhou and Onward to Manzhou Across the Ridge, Presented to My Colleagues](https://d2vbeab8c7k2ea.cloudfront.net/1738528292_d22b2ce2d3405bde6906.poem_ksxmvgxf_1200x1200.webp)
山嶺重重,贈同院諸公的別緒與堅心
〈再授連州至滿州隔嶺贈同院諸公〉是劉禹錫因仕途波折,奉派再次前往連州、滿州等邊遠地區時,寫給同僚與友人的一首詩。詩中首先強調「辭位」與「再入蠻荒」,將歷經宦海風雲的苦澀與對前路未卜的情緒,結合起來形成深刻的對比;接著提到「同院諸公共相迎」,顯示出他雖身處被貶的窘境,卻依舊能感受到同僚間的惺惺相惜。
在句句對仗與遼闊景象的鋪陳之下,詩人以「逾嶺不堪回首處」暗示了山勢阻隔與心境上的沈重,亦使人聯想到「常人難入」的荒徼之地。第三、四聯中,詩人以「詩章」「齷齪」等字眼巧妙帶出自我剖白:一方面懷抱千里理想與文思,卻又埋沒於卑微細瑣的局限之中,背後透露出他對政治風向、朝局冷暖的深刻體會。
尾聯「羈臣豈是銅駝淚,空對江山話太平」化用了古典典故,銅駝淚常被比喻為對故國或舊事的悼念之情。此處藉「銅駝淚」深度描寫自己雖身分受挫、流落邊遠之地,卻仍思慮國家大勢,但只能「空對江山」自嘆。在整首詩中,劉禹錫將豁達風骨與人事無常的困境揉合,一邊咏嘆個人際遇,一邊突顯自己對家國天下的心繫不忘。如此,便能看出他一直貫穿著「出則濟天下,入則濟一方」的儒家士人使命感,即使再度赴險阻之地,依然胸懷山河。
詩句清新自然,卻又蘊含鬱結與豪邁的雙重情緒,體現劉禹錫一貫的堅韌性格:同時看盡朝局險惡,也不改初衷地期盼時局能「太平」安寧。對後世讀者而言,這首詩既是一則政治生涯的註腳,也是一種在逆境之中堅持理想、保持胸襟的典型寫照。由此更能感受到唐代士大夫雖身處艱困,卻仍心繫家國、創作不輟的崇高精神。
重點
一、透過邊地出使與宦途遭際,揭示唐代士人面對命運波折的堅強意志。
二、以山嶺阻隔的意象加深被貶之地的滄涼,亦顯出友情支援的重要性。
三、詩中兼備無奈與樂觀:政治失意卻仍不忘家國天下。
四、典故與豪邁言語交融,突顯劉禹錫在詩作裡對國事、人事的深沉思考。
意見評論
- 陳嘉怡若櫻花
在那個沒有手機和網路的時代,能以詩文傳達心意,本身就蘊含珍貴的溫情。置換到今天,或許一通電話、一則訊息,就足以帶來安全感。
- 亭君
和杜甫關於“羈旅”主題的詩歌相比,劉禹錫此作更著重對同僚之情的託付,少了一些家國沉重,多了一些人情溫度。
- 大稻埕頭看夕陽船遊景
從中能看出他渴望與同院諸公繼續保持聯繫,這種“同院之誼”放在今天,就像對同事、夥伴的感懷,格外動人。
- 梁宥涵銘姿蓮
讀到末句時,覺得整首詩既是自勉也是他勉,彷彿在對所有跨嶺、離鄉的人說:別怕,前方或許更廣闊。
- 卓建平
讀到〈再授連州至滿州隔嶺贈同院諸公〉,腦海浮現了劉禹錫遠赴偏遠之地時的複雜心情,既有對山水的敬畏,也有對同僚朋友的依依不捨。
- 胡志誠
中篇感想:有時候不免納悶,劉禹錫幾經貶謫調任,卻始終能以開闊心胸面對,更能在作品中鼓舞他人。這或許就是詩人對待人生逆境的獨到態度——山阻水隔,卻阻擋不了友誼與自信。
- 謝若璇
全詩留給我的印象是“遥遠卻不孤單”,因為作者不忘同院諸公,字裡行間盡是聯繫的意念。
- 曹俊彥惠靖君
劉禹錫常以調任為題,將自己的個人情感融入山水描寫裡。這篇作品裡的山嶺似乎就是人生的一道分界,跨越後就得面對全新的挑戰。
- 大明王
最近國際形勢多變,有些人被迫流亡或移民,也感同詩中“隔嶺”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心理的阻隔與挑戰。
- 邱慶龍
若跟他在《再遊玄都觀》裡的滄桑對照,這篇面對新境遇多了幾分堅定,彷彿告訴世人:哪怕山高路遠,只要人心相連,仍可前行。
- 沈國興
想起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同樣寫到途中的山高水長,但李白較著重浪漫輕快,劉禹錫則著眼實際困境與同僚之情,兩者各有千秋。
- 歐維嘉淑麗晴
詩中提到隔嶺之遠,讓人想到現在有些人因工作外派到海外或離鄉背井,在奔波辛苦之餘,也只能透過網路與家鄉聯繫,深刻體會到那種身心奔赴卻思緒牽掛的滋味。
- 承恩
結語:或許這首《再授連州至滿州隔嶺贈同院諸公》正闡述了一種“相知不怕距離”的人生態度。縱使身處險峻之境,仍能憑藉友情與信心,開創新天地。對於當代讀者,也是一堂關於勇氣與聯結的寶貴課程。
- 雅雯
長久在異地工作的人,應該能理解詩裡那份難以言喻的離愁與心靈沉澱,彷彿人生有太多變數,但也有同伴互勉的力量。
- 柏宇
我注意到近日不少年輕人自願到偏鄉服務或海外志工計畫,感覺和詩裡的“隔嶺”心境有些類似,離開舒適圈才能看見更寬廣的世界。
- 藍心怡薇光成
想起上個月我朋友也被公司派到海外分部,一開始忐忑不安,但最終在異鄉找到了同伴的支持。讀詩時就聯想到這種跨越距離卻還能保持連結的現實故事。
- 惠雯
短評:隔嶺之遙,惟友誼與信念能跨越,如同詩人的筆墨,縱使千山萬水,也擁有無限的溫情。
- 方元晟
文字雖然簡練,但將山路崎嶇、友誼珍貴、未來期許三者結合,給人一種豪邁之餘也帶著溫暖的感受。
- 周立翔
這種寫作手法讓我聯想他在《秋詞(其一)`中所展現的豪邁氣度,不同的是,此詩多了對官場調任的感慨,卻同樣蘊含一股頑強的意志力。
- 郭建豪
他筆下的“連州至滿州隔嶺”讓人感到山巒疊嶂的嚴峻,但更顯示詩人意志堅定,如同對人生的宣告:我雖遠行,仍能昂然向前。
- 蔡明峰
整首詩隱隱流露著對山川奇險的敬畏,以及對新環境的期許。寥寥數語便刻畫出詩人心境,讓我感到一股堅韌之意。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劉禹錫把山嶺寫得既巍峨又令人心懷向往,好似困難與機遇並存,正呼應我們在陌生環境中也能找到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