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诗] 过始皇墓 - 王维笔下对秦始皇陵的感慨与历史反思

A grand ancient tomb surrounded by misty mountains, with a sense of mystery and history in the atmosphere. The scene depicts a desolate yet majestic landscap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elements such as stone statues and pine trees.

过始皇墓 - 王维

探访秦始皇陵:古墓前的沉思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The ancient tomb becomes a grey ridge, the hidden palace resembles the Purple Platform.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The stars of the seven celestial bodies are separated, the Milky Way opens to the nine springs.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There is a sea that people would rather cross, without spring the wild geese do not return.
更闻松柏里,细响出风雷。
Further, hear within the pine and cypress, a soft sound emerges from wind and thunder.

诗歌背景

这首《过始皇墓》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被后世誉为“诗佛”。他擅长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秦始皇陵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秦始皇陵墓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逐句解析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这两句描绘了秦始皇陵的壮观景象。“古墓”指的是秦始皇陵,历经千年风雨,已与周围的山岭融为一体,形成了苍翠的山岭。“幽宫”形容陵墓内部的神秘和庄严,仿佛是一座紫色的宫殿。这里的“紫台”暗指天上的紫微垣,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这两句通过宏大的宇宙视角来衬托秦始皇陵的雄伟。“星辰七曜”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天地的广阔。“河汉”即银河,“九泉”则是地下深处的意思。这里用星辰和银河来形容陵墓的深邃和宏伟,仿佛陵墓贯穿天地,连接着宇宙的各个角落。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进一步强化了秦始皇陵的孤寂和荒凉。“有海人宁渡”意指即便有大海阻隔,人们依然愿意冒险渡过;而“无春雁不回”则说即使春天来临,大雁也不会再飞回来。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陵墓所在地的荒无人烟和凄凉。

更闻松柏里,细响出风雷。

最后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神秘和肃穆的氛围。“松柏”象征着坚韧和永恒,古人常用松柏来比喻忠贞不渝的精神。“细响出风雷”则形容风吹过松柏树林时发出的细微声响,仿佛隐藏着风雷之势。这不仅增添了陵墓的神秘感,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

整体赏析

王维的这首《过始皇墓》,通过对秦始皇陵墓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宏大而又略带凄凉的历史画卷。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和宇宙视角,如“星辰七曜”、“河汉九泉”等,将陵墓的雄伟与天地的浩瀚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壮丽感。

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慨。秦始皇虽曾一统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如今他的陵墓却成了荒凉孤寂之地,令人感叹人事无常、历史沧桑。通过“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的对比,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岁月流转、物是人非的主题。

此外,结尾处“更闻松柏里,细响出风雷”的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也让读者在静谧中感受到一种隐隐的力量和威严。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大自然的永恒,也来自于历史的积淀,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总结

王维的《过始皇墓》是一首兼具写景与抒情的佳作,通过对秦始皇陵墓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无常。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和哲理意味,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陷入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

要点

这首诗通过描绘秦始皇陵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提醒人们权力与辉煌终将归于尘土,唯有自然永恒长存。诗中借景抒情,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秦始皇昔日的威严与今日的荒凉,启发读者珍惜当下、感悟生命的意义。

意见评论
    分享
    学习时间时真的飞逝!
    可用的语言
    推荐视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