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爱的神性》 - 以大胆质疑与讽喻,揭示爱情与信仰的冲突与困惑
《爱的神性》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富含玄学派特质的诗作之一。诗的核心在于对“爱情是否可以反复,或是否具备永恒真理”的质询。诗人通过质疑所谓的“爱之圣徒”们,一再指出他们不⋯ 阅读全文
《爱的神性》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富含玄学派特质的诗作之一。诗的核心在于对“爱情是否可以反复,或是否具备永恒真理”的质询。诗人通过质疑所谓的“爱之圣徒”们,一再指出他们不⋯ 阅读全文
《在耶稣受难日(1613年)西行》是约翰·多恩在一次旅途中(1613年4月2日,即耶稣受难日)写下的宗教冥想诗。全诗以“身向西行”与“心向东方(耶路撒冷)”为对比,映射作者在尘世俗务与⋯ 阅读全文
《狂喜》是约翰·多恩玄学派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着重描述的是两位恋人在河岸草坡上相对而坐、凝视不语的场景,却在灵魂层面完成了深邃对话。整首诗通过优雅而富有张力的比喻,将“⋯ 阅读全文
约翰·多恩(John Donne)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新奇大胆的隐喻与哲思著称。《告别:哭别辞》紧扣“泪水”这个意象,细腻地描绘了恋人离别时的深刻悲伤,并将一滴眼泪比⋯ 阅读全文
《第一首神圣十四行诗》拉开了约翰·多恩“神圣十四行诗”系列的序幕,以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形式,呈现出诗人灵魂在罪恶感与求生渴望间的挣扎。开篇就以“你造就了我,我却行将败坏”这一质⋯ 阅读全文
《第十七首神圣十四行诗》被认为是约翰·多恩悼念亡妻安妮(Anne More)以及对失去爱人后灵魂状态的深度刻画之一。诗中,“她”的离世促使“我”将更多目光与渴望投向上帝,而不是沉溺于世⋯ 阅读全文
《第七首神圣十四行诗》开篇以想象世界边缘处天使号角齐鸣的壮阔场景,呼唤人类灵魂自死而生,预示末日审判的惊心与庄严。这种浩大声势随后被一句“但且让他们沉睡,让我先独自悲悼”打⋯ 阅读全文
《第五首神圣十四行诗》是约翰·多恩对罪与救恩之间博弈的深层冥想。诗人自比“一个小宇宙”,既由物质元素构成,又拥有“天使般的灵气”。然而罪孽的入侵让这世界双重维度(身体与灵魂)⋯ 阅读全文
《在我病中,向上帝献上的赞美诗》(Hymn to God My God in My Sickness)是约翰·多恩于病榻中所写的一首沉淀着深厚神学与情感的作品。面对病痛与死亡,诗人没有只陷于绝望或恐惧,而⋯ 阅读全文
《第十九首挽歌:就寝》(Elegy XIX: Going to Bed)是约翰·多恩(1572-1631)最具挑逗性的作品之一,也常被认为是他在玄学派诗歌中对于情欲与肉体直接赞美的代表作。整首诗以男性视⋯ 阅读全文
《歌曲(去捕捉一颗坠落的流星)》是约翰·多恩的一首著名玄学派诗歌,以看似荒诞不经的命令句开篇,例如“去捕捉流星”“让曼德拉草根怀孕”“告诉我逝去岁月的去向”等一系列不可能完成的⋯ 阅读全文
《旭日颂》是约翰·多恩的玄学派经典之作,以大胆的对太阳的斥责和调侃开篇,揭示了爱情在诗人心中所占据的绝对地位。全诗共分三节,每节均采用类似“责备—反转—赞颂”的结构。多恩首先⋯ 阅读全文
《美好晨曲》(The Good-Morrow)是约翰·多恩的经典玄学派抒情诗之一,也是他对亲密爱情的独到诠释。诗人通过设想“在相爱之前,你我究竟如何度日”,引领读者感受从蒙昧到觉醒的惊喜转⋯ 阅读全文
《第十四首神圣十四行诗(击打我心)》是约翰·多恩在其“神圣十四行诗”集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常被引述时以开篇的“Batter my heart, three-person’d God”作为标题。整首诗以强烈而大胆⋯ 阅读全文
《第十首神圣十四行诗(死神,莫骄傲)》是约翰·多恩的代表性“神圣十四行诗”之一,以大胆的口吻直面死神。全诗通过直呼“死神”并连续驳斥,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坚定姿态。多恩在诗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