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失乐园 第七卷》 - 天使披露创世奥秘,点化人类对神恩的敬畏与觉醒
在《失乐园 第七卷》中,弥尔顿将焦点放在拉斐尔(Raphael)向亚当叙述天地万物的创生过程上。经过前几卷对天使之战和地狱的描绘,叙事视角此刻重回伊甸园:拉斐尔受到上帝的指派,不⋯ 阅读全文
在《失乐园 第七卷》中,弥尔顿将焦点放在拉斐尔(Raphael)向亚当叙述天地万物的创生过程上。经过前几卷对天使之战和地狱的描绘,叙事视角此刻重回伊甸园:拉斐尔受到上帝的指派,不⋯ 阅读全文
在《失乐园 第四卷》中,约翰·弥尔顿将叙事的焦点转向伊甸园的美丽与脆弱,着力凸显撒旦潜入其中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前几卷中,撒旦在地狱的会议与决策已为他的阴谋铺路;而在本卷里,⋯ 阅读全文
《失乐园 第三卷》将视角从地狱阴影转回到天堂的璀璨光辉之中。诗人以吟诵“神圣之光”的方式,既是对创世本源的致敬,也饱含对自身失明的沉痛反思。弥尔顿在这一卷里展现上帝与基督之⋯ 阅读全文
在《失乐园 第二卷》中,约翰·弥尔顿延续第一卷的场景:撒旦与一众堕落天使被放逐到地狱,却并未放弃对抗上帝的野心。本卷着重刻画堕天使们在混沌与烈焰中召开雄辩大会,商讨如何继续⋯ 阅读全文
《失乐园 第一卷》是约翰·弥尔顿于17世纪所作的一部史诗开篇,旨在揭示人类因堕落而被逐出伊甸园的深层悲剧。本卷集中展现了撒旦与堕落天使堕入地狱后的反抗与野心,拉开了与上帝对立⋯ 阅读全文
《神圣十四行之二》是约翰·多恩早期“圣诗”系列中的一首,充分展现了他在灵魂探寻与宗教思辨之间的挣扎。诗人先以多重身份自白:子嗣、仆从、羔羊、形象,乃至容纳圣灵的殿堂,都暗示⋯ 阅读全文
《爱的神性》是约翰·多恩(John Donne)富含玄学派特质的诗作之一。诗的核心在于对“爱情是否可以反复,或是否具备永恒真理”的质询。诗人通过质疑所谓的“爱之圣徒”们,一再指出他们不⋯ 阅读全文
《在耶稣受难日(1613年)西行》是约翰·多恩在一次旅途中(1613年4月2日,即耶稣受难日)写下的宗教冥想诗。全诗以“身向西行”与“心向东方(耶路撒冷)”为对比,映射作者在尘世俗务与⋯ 阅读全文
《狂喜》是约翰·多恩玄学派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着重描述的是两位恋人在河岸草坡上相对而坐、凝视不语的场景,却在灵魂层面完成了深邃对话。整首诗通过优雅而富有张力的比喻,将“⋯ 阅读全文
约翰·多恩(John Donne)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以新奇大胆的隐喻与哲思著称。《告别:哭别辞》紧扣“泪水”这个意象,细腻地描绘了恋人离别时的深刻悲伤,并将一滴眼泪比⋯ 阅读全文
《第一首神圣十四行诗》拉开了约翰·多恩“神圣十四行诗”系列的序幕,以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形式,呈现出诗人灵魂在罪恶感与求生渴望间的挣扎。开篇就以“你造就了我,我却行将败坏”这一质⋯ 阅读全文
《第十七首神圣十四行诗》被认为是约翰·多恩悼念亡妻安妮(Anne More)以及对失去爱人后灵魂状态的深度刻画之一。诗中,“她”的离世促使“我”将更多目光与渴望投向上帝,而不是沉溺于世⋯ 阅读全文
《第七首神圣十四行诗》开篇以想象世界边缘处天使号角齐鸣的壮阔场景,呼唤人类灵魂自死而生,预示末日审判的惊心与庄严。这种浩大声势随后被一句“但且让他们沉睡,让我先独自悲悼”打⋯ 阅读全文
《第五首神圣十四行诗》是约翰·多恩对罪与救恩之间博弈的深层冥想。诗人自比“一个小宇宙”,既由物质元素构成,又拥有“天使般的灵气”。然而罪孽的入侵让这世界双重维度(身体与灵魂)⋯ 阅读全文
《在我病中,向上帝献上的赞美诗》(Hymn to God My God in My Sickness)是约翰·多恩于病榻中所写的一首沉淀着深厚神学与情感的作品。面对病痛与死亡,诗人没有只陷于绝望或恐惧,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