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 李白

山水一程,遠去不忘鄉情
渡遠荊門外,
Crossing far beyond Jingmen Pass,
來從楚國遊。
I venture forth to roam the land of Chu.
山隨平野盡,
Mountains recede into the open plains,
江入大荒流。
Where the river merges into the vast wilderness.
月下飛天鏡,
Beneath the moon, a celestial mirror seems to soar,
雲生結海樓。
Clouds gather, building a tower over the sea.
仍憐故鄉水,
Yet I cherish the waters of my homeland,
萬里送行舟。
Which travel a thousand miles, bearing my departing boat.
《渡荊門送別》是李白早期遊歷時所作,描寫他從故鄉或常居之地翻山越水、遠離荊門,開始在楚地遊覽的感受。詩人以豐富的景物組合,展現出山川相接、江流廣袤的宏大場景。首句「渡遠荊門外」勾勒出跨越地域界線的空間感;「來從楚國遊」則交代了接下來的目的地,點明了楚地在詩人心中蘊含的神秘與新鮮感。
詩作的中段運用了連續的空間轉換,如「山隨平野盡」與「江入大荒流」,透過山川相繼消失、江水延伸至無邊廣野的描寫,營造出極為開闊的視野,也豐富了詩境的層次感。當夜幕降臨,詩人又以「月下飛天鏡」和「雲生結海樓」這兩句給人浪漫且神秘的意象,似乎把自然界的月色與雲海幻化成仙境,強調了旅途中所見景色的奇幻與壯麗。
最後兩句「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將讀者的視線從華麗景物轉回到詩人內心的鄉思。儘管李白以探索新天地為樂,但內心仍流露對故鄉的牽掛;那縈繞在旅途中的故鄉之水,似乎伴隨著他的舟楫千里不斷,飄浮著對故土的依戀。此中蘊含的矛盾感,也正是出遊人常見的心態:既渴望陌生的風光,又不捨家園的情誼。
從整體而言,《渡荊門送別》展現了李白年少時期對天地萬物的敏銳觀察力和富麗想像,同時也透出他對故鄉的深情依依。在浪漫與寫實之間,詩人游刃有餘地運用各種描寫手法,形成華美與感懷並存的獨特韻味,令此詩成為唐代文人遊子思緒的典範之作。
重點
1. 融合山川:詩人運用遼闊景致,彰顯大自然壯麗與開闊。
2. 浪漫想像:透過「飛天鏡」「海樓」等寫法,呈現奇幻迷人的場景。
3. 旅途心情:從「來從楚國遊」到「送行舟」,蘊含了對新天地的嚮往與對故鄉的難捨。
4. 思鄉之情:最後兩句點出一縷鄉愁如影隨形,深具情感張力。
5. 風格華美:詩中多處對比、轉折與誇張修辭,突出盛唐詩歌的蓬勃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