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春去也) - 刘禹锡
![Memories of Jiangnan (Spring Has Passed)](https://d2vbeab8c7k2ea.cloudfront.net/1738528287_8725c172ce361862afb4.poem_esbimxcr_1200x1200.webp)
春歸何處?江南煙水猶繞心懷
此闋《憶江南(春去也)》取材自江南春末的離愁景象,以「春去也」為起句,強調一種「猝然告別」的感受。第一句「簾幕卷殘紅」刻畫出屋簷下或庭院裡,隨著春日漸逝,花瓣零落的場面。隨後寫到「燕子不知歸路遠」,將對春景的留戀與不捨投射到輕盈的燕子身上,既表現出鳥兒天真,也象徵人對故地的眷戀。接著「綠水迢迢如舊」更是一筆寫盡江南的「水鄉」特色:即使換季,水波依舊悠悠,唯有離別之人增添悲喜雜陳的心緒。最後「何日重逢?」將離情轉化為問句,開放式地收束全詩,既讓讀者置身氤氳的江南煙水,也帶著一份對重逢的企盼。
作為一首「憶江南」詞牌的短篇作品,篇幅雖小卻蘊含濃厚的惜春與懷鄉情調。作者藉由「殘紅」「燕子」「綠水」等典型意象,呼應唐宋詞中常見的水鄉畫面,在時序流轉的背景下,將個人愁緒綿長地灑落於江南春末的景致裡。可見劉禹錫筆下,不僅有對自然美景的刻畫,也充滿了對人情離合的幽微感觸。
重點
一、以燕子、殘紅等富春意的意象,象徵告別與無可挽留的時光。
二、「綠水迢迢如舊」表現江南水鄉恆久不變,襯托人事易改、心境難平。
三、將離愁轉化為問句作結,凸顯詞中深藏的牽掛與期待。
四、簡潔而富韻味,體現唐代文人雅詞傳統中「小中見大、情景交融」的特色。
意見評論
- 曾育全
以往常常以為江南一年四季都柔美,讀到這首才真正懂得,原來江南的春天再美,也無法抗拒離別。
- 胡志誠
詩中沒有火熱的情緒,而是帶著靜靜的告別調子,如同夜裡聽到春風走遠的聲音。
- 趙偉銘
有人把它跟《烏衣巷》相較,都帶著對昔日繁華的懷想,但《憶江南(春去也)`更柔軟細膩,不似懷古詩那樣深沉,卻同樣蘊含無可挽回的遺憾。
- 芳瑜
就算春天走了,作者似乎也沒有太多埋怨,而是溫柔地送別,像看著孩子出門的母親,一面不捨,一面祝福。
- 潘孟暉
江南,向來給人溫婉秀麗的印象,詩中那句「春去也」像一聲淡淡的告別,彷彿跟我們說:就算江南之春再美,也終究是短暫的。
- 章炳維柔惠欣
讀到「春去也」,心裡突然一陣失落,彷彿嫩綠的江南已離我們遠去。
- 趙子淇佩玲妙
單看標題就知道必然少不了時節易逝的感嘆,果然整首詩如同輕聲歎息,卻仍保留一絲暖意在字裡行間。
- 思穎
真想在春末時到江南走走,看看最後的花影,聽聽似有若無的春雷,也許更能體會詩中所蘊的失落與溫暖交織。
- 溫心柔雅蘭琴
最近看旅遊節目介紹江南水鄉,都說春季最美,但節目播出時,已是夏天。頓覺詩中「春去也」的惆悵浮上心頭,真想親赴現場彌補遺憾。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看完《憶江南(春去也)》,真心覺得,無論春天或人生,最珍貴的不是停留,而是懂得在離去前凝視,並在心底許下一句「期待下次重逢」。
- 吳巧柔真意心
有評論者認為這首在劉禹錫眾多作品裡並不算最有名,但我認為它別有一番溫柔的力量,凝聚了他對故地與時令的珍視。
- 潘孟暉
短評:那句輕輕的「春去也」,說盡了花事休、景色變的無奈,也在溫柔之中帶著令人思念的餘味。
- 張家豪
看著詩中花落,水靜,人散,像一場盛宴落幕,只剩淡淡餘溫留在空氣裡。這樣的畫面有一種無言的浪漫。
- 解承恩
最近幾年全球暖化導致季節節奏亂套,春天似乎消失得更快,叫人更加惋惜,正應了「春去也」的境遇,讓我們對時令之美的珍惜更顯迫切。
- 士林官邸瑰展芳香鼻漫
跟白居易的《憶江南》相比,兩者雖同樣呈現對江南的眷戀,但劉禹錫在此作中更重「春已去」的遺憾,語氣多了抹無可奈何的柔情。
- 陳力偉
對我來說,這詩提醒現代人:我們總期待春花盛放,卻時常錯過最美的那一刻。或許我們該向劉禹錫學習,能在「春去也」之際仍能留下美好回憶。
- 簡琳語
那句「春去也」真有點像現代人封存了一季的回憶,像每到夏初就告別畢業季或一段旅程,情緒上的空洞與期待同時湧現。
- 雲林北港宮媽文化典熱
有時想,看盡江南春光之後,詩人或許更珍惜當下的綠意,因為他深知所有美好終將不再,唯有在文字裡能稍作停留。
- 段依婷宥心芳
劉禹錫在《憶江南(春去也)》裡,用短短幾句勾勒出春日尾聲的淡淡哀愁,讓人瞬間回想起那場繁華盛開卻又轉瞬凋零的盛景。
- 佳蓉
正如現代都市人趕著看櫻花、追花季,每年都稍縱即逝。《憶江南(春去也)`像是在提醒我們:真正的美往往不長久,唯有心懷珍惜才能不留太多遺憾。
- 嘉文
回味那句「憶江南」,究竟憶的只是春光嗎?也許還有詩人在此渡過的往事與心境。讀起來就像聽到遠方一聲輕歎。
- 曹俊彥惠靖君
全詩語調不張揚,卻溫潤如綿綿細雨,把惜春與傷春融在一起,讓讀者感同身受。
- 馮思婷采雲虹
短短幾句讓人感到人生與季節相似:哪怕再盛放的花期,也會悄然收場。這種對無常的感嘆讓我特別動容。
- 周冠華
最後總結:劉禹錫將江南美景與季節更替結合,寫成溫婉的小詞,卻含著人生的大道理。再好的時節也有結束之時,不必刻意挽留,只需在心裡留下一片柔光就好。
- 卓建平
它的情調十分雅緻,沒有嗟嘆盛衰的宏大,只是一句「春去也」就道出閃爍即逝的花期,份外耐人尋味。
- 韓啟邦
長評:多數人對江南的印象停留在“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但《憶江南(春去也)`讓我們更真切地意識到:再美的景也難逃季節更迭。這首詩藉由“春已逝”來映射出對過往和回不去的憂思,語氣卻極其溫和,像細雨般落在讀者心裡。劉禹錫沒有用強烈字眼表現悲傷,而是在淡淡的回憶裡,刻畫出江南春光如何一步步退場,留下看似空曠的天地。這股由盛轉衰的過程,正反映人生裡無法挽留的瞬間。我在閱後常感到一種靜謐的失落,也或許在提醒自己,任何絢爛終究歸於平淡,唯有心存感激,才能在下一次春天來臨時,更好地欣賞這份美好。
- 旭東
語言平和卻意境深遠,仿佛在喧鬧的江南終歸平靜後,才顯得更令人懷念。
- 忠毅
每回看新聞提到某地的花季落幕,總讓我聯想到詩裡對春日離去的呼喊,好像提醒我們再美的景也終有盡頭。
- 曾經滄海為水除卻巫山
若細讀句間停頓,能聽到仿佛遠處傳來的江南絲竹,聲音越來越微弱,直到只剩心頭迴盪的餘韻。
- 吳巧柔真意心
想起他在《秋詞(其一)`裡毫不悲秋的氣勢,對比《憶江南(春去也)》卻顯示另一面:對春意即逝的無奈和對江南情境的惋惜,兩種情緒都動人心弦。
- 李佩蘭
不只是寫景,我更看出他對時間流逝的慨嘆。或許,季節只是承載,人事才是重點,而季節交替也正映照人生聚散。
- 俊豪
若跟《竹枝詞(其一)`裡的民間生趣相比,這篇更像是婉約小調,將繁華歸於平靜,是另一種柔軟的抒情路徑。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雖然語調感傷,但整體並不沈痛,反而像是一種體悟:春會再度來臨,只是現在要學會好好地告別,深深記住那份絢爛。
- 怡芬
整篇文字不多,卻能引導讀者回首江南的繁花似錦,再感受颯颯春風消失後留下的寂靜,令人神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