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 - 李商隐

在寂寞驛亭遙想古今興廢與人世滄桑
這首〈籌筆驛〉運用了典故與場景結合的方式,蘊含李商隱對歷史興衰的深邃思考。詩題所指的「籌筆驛」,傳說與諸葛亮曾籌劃軍事、運籌帷幄有關,如今物是人非,只留下荒涼驛亭與無盡慨嘆。首句「猿鳥猶疑畏簡書」將大自然的生靈與官方文書並置,暗示昔日權勢與軍令之威嚴仍令群獸心生畏懼;同時,讀者也能感受到歲月流轉後殘餘的肅殺與蒼涼。
第二句「風塵無限感離居」點出動盪不安的外在環境,以及詩人對流離在外、難以回歸故土的感慨。這裡的「風塵」不僅指代塵世紛擾,也帶出社會或政治上的混亂境況,強化了離愁與客居之苦。第三句「古今興廢誰能料」則將視野擴大到整個時空,表達對歷史無常的感慨:不論是功業成就或王朝興亡,都可能隨著時代的更迭而消散無蹤,令人茫然難料。
最後一句「不見當年諸葛廬」將焦點集中在「諸葛廬」上,既是對諸葛亮英才謀略的追思,也是對往昔輝煌終究無法保存的感歎。李商隱常以精煉的筆觸,透過個人際遇折射出浩瀚歷史場景,讓讀者感受到「一人一地」卻能勾連起古今興廢的大格局。詩中不僅哀歎諸葛亮遺跡難尋,更寄寓作者自身對時局無力感與人生際遇的悲嘆,將情感與歷史意象完美融合。
整首詩讀來蕭瑟蒼涼,以極短篇幅傳達了對英雄事蹟成敗無常的喟嘆,也強調了物換星移、世事茫茫的無奈。同時,古今時空的交錯、權力象徵的暗示,以及一位詩人身在風塵中的孤立感,交織出令人動容的韻致。這種「小中見大、以古鑒今」的手法,正是唐詩尤其李商隱詩作中令人稱道的高妙之處。
重點
• 詩題呼應諸葛亮的傳說,借古跡凸顯歷史滄桑
• 透過「猿鳥」「簡書」「風塵」等意象,營造蒼涼氛圍
• 古今興廢與個人際遇交融,體現李商隱對時代無常的深刻體悟
意見評論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跟李白的豪放相比,李商隱的文字更纖細憂傷,彷彿輕易就能勾起人內心的脆弱。(比較詩作之四)
古文凱想起古人駐足在荒僻的驛站,那種孤獨與寒冷,或許正是這詩最動人的地方。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有人說《籌筆驛》包含作者對政治理想的喟嘆,我想或許正是這樣的期盼無果,才顯得更令人心痛。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讀到“侯門一入深如海”這種句子,不禁想到古往今來的得失榮辱,在瞬息之間就翻覆了。
周立翔李商隱在《籌筆驛》裡,總讓人讀出一股落寞悲情,字字含淚。
曾柏毅麗雪芬若把舊時客站比作現代高鐵車站,雖然人來人往依舊,但那股滄桑已被科技繁華掩蓋。(關於現代事件)
南台灣情放光海活充沛我很喜歡這種憂傷的風格,卻又覺得心裡酸酸的,因為它太真實,也太滲人心扉。
宜君閱讀李商隱,一定要細心體味他字裡的寓意,這首詩正是個典範,每回品味都能感到新的唏噓。
美美細讀之下,每個意象都像在低聲講述往事,讓我不禁感慨時代洪流裡的人生劇變。
王大明每一句都像嘆息,告訴我們古往今來有多少豪情沒來得及施展,就被流年無情地淹沒。
沈國興相比他的《錦瑟》,《籌筆驛》少了一份曖昧的艷麗,多了直白的滄桑感。(比較詩作之三)
慧君如果沒有這份悲涼,《籌筆驛》可能不會如此動人,它的魅力就在於那沉澱於胸的無奈。
阿國看似在寫景,實際上是在寫人心的坎坷,好像每片破瓦殘壁都蘊藏著深層悲嘆。
許佩芬輕輕合上書卷,卻依然聽得見風聲在破舊驛站間迴盪,那迴聲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怡如這首詩暗藏著對時代的嘆惋,李商隱以精煉的筆墨,勾勒出一幅人事全非的景象。
台北故宮物珍藏史文物它讓人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傷感,彷彿曾經壯闊的理想,如今只剩淡淡痕跡。
季軒我覺得這首詩會如此動人,是因為它把歷史的滄桑與個人心境緊緊交織,讓讀者無從迴避。
廖晨熙一些人認為此詩與時代背景緊密結合,也隱約點出對政治的無奈,讓人忍不住替詩人惋惜。
溫心柔雅蘭琴字裡行間瀰漫著惆悵,像在無聲啜泣一樣,讓人不由自主跟著一起嘆息。
洪志偉若非親身讀過,不會知道在短短的幾行詩裡,能有如此浩瀚的情感力量。
小英若拿它和杜牧的邊塞詩相比,李商隱更強調心境上的蒼涼與人生的撼動。(比較詩作之二)
洪志偉李商隱或許在這裡想傳達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歎惋,如同高掛的冷月也只能黯然無言。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李商隱描繪的場景並不繁複,卻足以在腦海裡投射出某種電影般的鏡頭,極具畫面感。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整體氛圍宛如在暮色中遠眺,寂靜和寒意不斷襲來,一點光亮都顯得遙不可及。
淑芬那種沉重感就像鈍鈍的痛,不激烈卻一直揪著心口,讓人想著世事的變遷。
大明王詩末的收束像一把銹蝕的鎖,牢牢鎖住了所有不甘與哀嘆,讓人喘不過氣。
陳力偉這詩充滿淒清之感,彷彿一道冷風吹過,一切都變得空蕩蕩。
家豪那種無奈又深沉的感情,一下子就把我帶回古代,彷彿我也坐在驛站的檐下,默默歎息。
怡君始終覺得李商隱在這首詩裡的情感不只屬於他個人,而更像是代表了整個時代的歎息。
汪青柔麗雅雯每次細讀到結句,就像狠狠被牽動,令我重新審視人事的無常和個體的渺小。
天若有情亦老此恨綿綿讀到“籌筆”二字,腦海浮現的是戰略謀劃,或許當年有過宏大的構想,如今卻只剩斷壁殘垣。
曹俊彥惠靖君我喜歡它的意象多層次,既有關於時事的隱喻,也有對個人身世浮沉的悲歎。
佳蓉常聽人說李商隱只會含蓄婉轉,但在這首詩裡,我感受到的是更直接的蒼涼與酸楚。(比較詩作之五)
承恩和李商隱的《夜雨寄北》相比,《籌筆驛》更顯悲涼,仿佛連天色都黯然無光。(比較詩作之一)
吳宗憲我們難以確定這驛站在何處,但那種歷史落幕的滄桑卻真真切切地撼動著讀者。
小紅豆李商隱的用字向來典雅,這裡更顯沈鬱,很難想像在如此短小的篇幅裡蘊含如此龐大的情緒。
小明有時候想,詩人在這裡不僅在懷古,也在寫出未被實現的抱負,一種悲劇性的浪漫。
許文婷彤桂芝李商隱對細節的刻劃極為突出,看似幾句,就將古驛站的荒涼面貌描繪得鮮活。
柯曜任從詩中感到作者對歷史興亡的無奈,好像任憑腦海波濤洶湧,也只能在詩句中低聲嘆息。
廖晨熙一字一句都是深邃的意境,像細雨淋濕了回憶,永遠留下一道道痕跡。
鄭凱文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某些老車站被拆除,就讓我想起這首詩,也是一種歷史轉身的淚痕。(關於現代事件)
龔麗薇茜若芸每次看《籌筆驛》,心中就浮現荒涼小驛站的畫面,那種蒼茫與孤寂讓人動容。
郭華倫看到詩題就有種興味盎然的感覺,籌筆似乎暗示著某種謀略,而驛站卻象徵了等待與無奈。
柯曜任如果在寂靜的夜裡獨自讀《籌筆驛》,那種冷清與惆悵能迅速包圍你的內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