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 不遇伯樂,千里馬亦難展長才 ※ 經典名詩

Discourse on Horses

马说 - 韩愈

世有伯樂,才有千里馬:不遇知音,良駒難顯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Only when there is a true connoisseur (Bole) can a thousand-li steed be recognized.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Such exceptional horses often exist, but a true connoisseur is seldom found.
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駑馬之室,齓駒之途中,不以千里稱也。
Hence, even if a fine steed appears, it may be humiliated in the hands of servants, stabled with ordinary horses, or driven along rough roads, never fulfilling its thousand-li potential.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不得不擔糞。
A true thousand-li horse may consume a great quantity of grain in one feeding. Those who feed the horse do not realize its extraordinary capacity, so the horse, despite its prowess, is relegated to carrying manure.
是故,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Thus, while thousand-li horses may indeed be numerous, genuine connoisseurs (Bole) who can recognize them are truly rare.

韓愈的〈馬說〉雖短小卻意蘊深遠,以「千里馬」與「伯樂」為喻,揭示了人才被埋沒與識才者稀缺的社會問題。文章開頭直指「伯樂」的重要,意即需要真正懂得欣賞、培養人才的人,人才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反之,若無慧眼,則縱使擁有超群之能,也只能被埋沒在庸碌之中。

透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點睛之語,韓愈強調並非真正具有潛能的人才難得,而是欠缺能夠識別、提拔的明師。文中提到千里馬在不懂馬的人手裡,不得不做搬糞等粗活,就是比喻社會上許多傑出人才被誤用或埋沒。在傳統科舉與官場制度盛行的時代,這樣的情況尤其明顯,所以韓愈試圖藉此文呼籲當權者或身居高位者,要具備「伯樂」般的眼光與胸懷,不要讓千里馬沉淪於凡塵。

全篇言簡意賅,結構嚴謹,運用極具說服力的議論筆法,點出時代的通病,也體現了韓愈推崇「重道尊賢」的理想。〈馬說〉對後世的啟示,在於讓人思考如何識才、愛才、用才——只有不拘泥於外在、看準內在潛能並加以適當培養,才能讓真正的“千里馬”馳騁在廣闊天地,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重點

一、千里馬比喻才能卓絕的人,伯樂指擁有慧眼、能賞識人才的領袖或伯樂。
二、並非千里馬稀有,而是世上少有懂得發掘和重用他們的人。
三、人才若得不到應有的環境或支持,終究只能埋沒在凡事瑣務之中。
四、文中折射韓愈期望社會尊重、發掘並栽培真正有才華的人,體現了重道尊賢的價值觀。

意見評論
  • 中台灣遊地山水秀語花

    通篇看似談馬,實質是在諷刺社會視而不見真正可用之才,讀完心裡面禁不住有種憤懣。

  • 歐陽雪

    我想到最近有家公司拒絕一位優秀工程師,只因他學歷不高,這種現代版千里馬被埋沒的事實在令人歎息。

  • 柏宇

    我在圖書館第一次讀《馬說》時,其實沒太大感觸,但參加工作後再看,體會到那種「懷才不遇」的無奈,簡直欲言又止。

  • 亭君

    這篇文章讓我回想蘇軾的《題西林壁》,雖題材不同,但都反映出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只是方式截然不同。

  • 簡柏翰筱玲羽

    跟韓愈的《師說》相比,兩篇都在談教育與人才的問題,只是不再局限於老師與學生,而是擴大到社會層面,令人思考人盡其用的重要性。

  • 李雅雯思敏安

    如果當時的千里馬能遇到真正的伯樂,也許就能改變命運;放在現在來看,我們也同樣需要懂得慧眼識才。

  • 胡宇威演技氣到粉絲愛

    雖然只有幾百字,可是韓愈層層推進的邏輯性和力道都非常突出,像是當頭棒喝。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韓愈的文筆一向犀利,在《馬說》更是一針見血,戳中當時也直切我們現代的痛點:沒人在乎真才實學。

  • 家瑋

    韓愈在這篇文章中用馬作比喻,強調「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真心覺得他為千里馬抱不平。

  • 采蓉

    跟李白歌詩裡的灑脫浪漫不同,韓愈更強調現實問題,對社會批判也相當直白,看起來剛毅卻又不失深情。

  • 鍾子凌

    長期以來,社會上都是懂得欣賞真正價值的人太少,才會導致千里馬徘徊於市井,難以發光發熱。

  • 承恩

    最近聽到新聞報導有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對口工作,真的跟《馬說》裡埋沒人才的意境相呼應。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透過馬的比喻,韓愈點出主客觀條件對人才價值的衡量,正像某些公司只看履歷不看潛力,真的不勝唏噓。

  • 薛依宸子惠洋

    真心覺得,若有更多知音,世上天才何愁得不到展現?《馬說》經典之處就在於這點。

  • 魏佑琪葳翠蘭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句話讓我想到,很多人才若沒有適當的評估,就會被輕易忽視,嘆為觀止。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喜歡《馬說》中的那股憤世嫉俗,但更佩服它最後所體現出來的期盼與呼籲,比許多華麗詞藻都更震撼人心。

  • 淑芬

    韓愈擅長用簡練文詞繪製出宏大的社會隱喻,像「祇辱於奴隸人之手」,就讓人反思人才被輕賤的荒誕。

  • 台灣美食市小吃人懷念

    前陣子朋友被公司解雇,原因竟只是老闆覺得他「資歷不夠亮眼」,真是現實版的千里馬受挫,讓我更加體會《馬說》的共鳴。

  • 江妍欣

    讀完《馬說》,感覺被一股埋沒才華的鬱悶給打動了,好希望世上少些伯樂難尋的悲哀。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