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其一)」※ 藉細雨與日出描繪微妙情意,抒發純真愛戀 ※ 經典名詩

Bamboo Branch Song (No. 1)

竹枝词(其一) - 刘禹锡

江邊柳色與雨晴交織的柔美情思

楊柳青青江水平,
Willows are lush and green, the river flows smooth and clear,
聞郎江上唱歌聲。
I hear my beloved’s singing carried on the water’s breeze.
東邊日出西邊雨,
At the river’s east the sun rises, in the west light rain falls,
道是無晴卻有晴。
They say no sunshine shines—yet warm radiance fills my heart.

《竹枝詞(其一)》是劉禹錫以民歌風情寫成的一首經典小詩,描繪出江邊柳色、微雨初晴的自然場景,並輕巧融入浪漫的愛情元素。前兩句將楊柳與江水相映,突顯春日的生動綠意;聽到情郎在江上歌唱,更將心中對愛人的微妙感受、朦朧期待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第三、四句以天氣轉變“東邊日出、西邊雨”強調時局未明又帶希望之感,轉折到“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雙關了“晴”與“情”的交織:表面指天氣,暗中卻又對應著男女之間的情感起伏。劉禹錫巧妙運用此雙關效果,賦予詩歌深層的情韻與美感,使其充滿清新脫俗的浪漫氣息。

此詩句式短小而意蘊豐富,既傳神地呈現江南風光、也描繪了春雨、太陽並存的時令特色;再融入少年、少女的情懷,形成一種自然與情感的交響曲。這正體現了唐代「竹枝詞」常見的特色:以質樸語言、簡煉韻律刻畫民間情愛與時地風俗,加上劉禹錫獨具的文人筆法點染,遂成為歷代傳唱不衰的經典篇章。

重點

一、善用“晴”與“情”音義雙關,凸顯詩題“竹枝詞”的民歌特色。
二、將自然景色與愛情氛圍交融,形成江南風情的浪漫畫面。
三、輕巧簡煉的四句詩,蘊含深層且多變的情感轉折。
四、彰顯民歌題材在唐詩中既樸實又具含蓄美的抒情風格。

意見評論
  • 簡雅蘭韻香秀

    與《陋室銘》的簡素相比,《竹枝詞(其一)》更顯民間氣息,兩者卻同樣散發著質樸動人的魅力。

  • 何煥仁

    若將《竹枝詞(其一)》與《烏衣巷》相比,可以看出劉禹錫面對不同景致時的轉折:前者洋溢巴蜀風情與詼諧民俗,後者則滿溢懷古傷今的滄桑感,充分展現他多元的創作面貌。

  • 陳力偉

    前陣子去參加了一場文創市集,裡頭有歌手以吉他彈唱改編的《竹枝詞》,吸引了不少聽眾駐足。現場燈光昏黃,仿佛把人帶回古代巴渝江畔,伴隨水氣與夜色共同營造浪漫氣氛。這讓我深刻感受到,雖然我們活在快節奏的數位時代,對傳統文化的嚮往與熱情卻從未減退。就像劉禹錫曾在詩裡描繪的樸實人情與自然之美,依舊能在現代人的心中激起共鳴,化作一段段感動的旋律。

  • 陳志明的夢想家族團隊

    最近在社群上常看到有趣的短影片,許多年輕人拿著手機在河邊錄製民謠或民族舞,彷彿就是現代版的「竹枝詞」。我想,如果劉禹錫生活在今天,也許會把這些新奇現象寫進詩裡,用風趣淺白的語言描摹人們對江岸生活的嚮往。即使時代改變了,對河流與鄉土的眷戀卻不曾消失,正如《竹枝詞(其一)》裡讓人感到無限鮮活的民間風味。現代人或許已不再用竹筏渡江,但那種親近水土的初心,依然值得珍惜。

  • 鐘羽馨

    《秋詞》寫的是秋天的風神豪放,而《竹枝詞(其一)》則充滿巴江水畔的柔美情調,兩者意境雖不同,都展現劉禹錫對自然與人情的獨到觀察。前者偏向開闊高遠,後者則更接近民間生活,讀來格外親切。

  • 薛依宸子惠洋

    《竹枝詞(其一)》和《竹枝詞(其二)》各具妙趣,一首詩就能看出劉禹錫對地方民俗的細膩描摹。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