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悼念A.H.H.(第二章) - 本诗节选与主题解读
《悼念A.H.H.》是坦尼森为哀悼故友亚瑟·亨利·哈勒姆所作的长诗,发表于1849年。第二章(Canto II)紧承首章展开,聚焦诗人自我表达的张力:一方面,坦尼森担忧将深沉哀痛诉诸言辞会有⋯ 阅读全文
《悼念A.H.H.》是坦尼森为哀悼故友亚瑟·亨利·哈勒姆所作的长诗,发表于1849年。第二章(Canto II)紧承首章展开,聚焦诗人自我表达的张力:一方面,坦尼森担忧将深沉哀痛诉诸言辞会有⋯ 阅读全文
《悼念A.H.H.》是坦尼森为哀悼好友亚瑟·亨利·哈勒姆(Arthur Henry Hallam)所作的长诗,在1849年出版后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抒情作品之一。第一章(Canto I)即为全诗正式开⋯ 阅读全文
《悼念A.H.H.》是阿尔弗雷德·坦尼森(阿尔弗雷德·丁尼生)最富盛名的长诗作品,写于1833至1850年间,以纪念诗人挚友亚瑟·亨利·哈勒姆(Arthur Henry Hallam)的英年早逝。此作在坦尼⋯ 阅读全文
《尤利西斯》是阿尔弗雷德·坦尼森勋爵(常称“丁尼生”)的著名诗作,写于1833年左右,却直到1842年才发表。它以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即罗马神话中的“尤利西斯”)的口吻写就,带有强烈⋯ 阅读全文
《Fancy》(《想象》)是济慈于1818年左右创作并刊行的诗作,透过具象化的手法,描绘了“想象”或“幻想”这一心灵力量的自由漫游。诗人将诸多自然景物与季节轮替编织成一幅流动画面,以⋯ 阅读全文
诗歌背景与概述《人的季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四季来比喻人生的四个阶段,展现了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变化过程。济慈以⋯ 阅读全文
《当我恐惧生命将逝》是约翰·济慈于1818年左右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充分展现了他对生命短暂与创作抱负之间冲突的深刻思考。诗人担忧在自己尚未将脑海中无尽的灵感付诸文字之前,便会⋯ 阅读全文
《许普里翁》是约翰·济慈以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陨落、奥林匹斯新神兴起为主题所写的未完成长诗。第三卷作为全诗现存的最后一部分,重点呈现了阿波罗(Apollo)自凡躯或半神之身迈向完⋯ 阅读全文
《许普里翁》(《Hyperion》)是约翰·济慈以希腊神话中泰坦神族与新兴奥林匹斯神族的纷争为题材而创作的史诗式长诗。第二卷主要聚焦旧神阵营在失势后所经历的内在动荡:萨吞(Saturn⋯ 阅读全文
《恩底弥翁》是济慈的长篇诗作,分为四卷。第二卷延续了主人公恩底弥翁在追寻梦幻爱侣与神秘真理的旅程中所经历的考验与幻景。若说第一卷用“美丽之物乃永恒的喜悦”点明主题,那么在第⋯ 阅读全文
《恩底弥翁》是济慈创作的一部长诗,共分为四卷,讲述了牧羊人恩底弥翁与月神赛勒涅之间的神话爱恋。其第一卷以“美之物即永恒喜悦”的著名开篇,奠定了全诗对美与生命之关联的思考基调⋯ 阅读全文
《明亮的星》是约翰·济慈晚期的一首经典十四行诗,也常被视为他对爱情与永恒追求的代表作品之一。诗中,济慈借“恒久不变的星辰”这一意象,表达出对不朽与专注的向往,但他也清楚地否⋯ 阅读全文
《无情美人》(原题“La Belle Dame sans Merci”)是济慈于1819年创作的浪漫主义叙事诗,以其妖异绮丽的意象与迷离氛围而闻名。诗中,一位武士向路人诉说自己如何遇见一位神秘美人、因⋯ 阅读全文
《当我初次读到查普曼的〈荷马史诗〉》是约翰·济慈的成名之作之一,写于1816年。诗人借此诗记录了自己首次透过查普曼英译版接触荷马史诗时的惊喜与震撼。在此之前,济慈虽知晓荷马的⋯ 阅读全文
《秋颂》创作于1819年,是约翰·济慈最为著名的颂诗之一,也被公认为他晚期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济慈在当年秋天漫步英伦田野时,观察到丰收与季节交替所呈现出的祥和、成熟与微妙的变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