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普赛克颂 - 本诗的简要概述
《普赛克颂》是约翰·济慈在1819年创作的“颂诗”作品之一,与《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并称济慈“伟大颂诗”的代表。诗中,济慈借希腊神话人物普赛克(Psyche)——一位象征灵魂与爱情的⋯ 阅读全文
《普赛克颂》是约翰·济慈在1819年创作的“颂诗”作品之一,与《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并称济慈“伟大颂诗”的代表。诗中,济慈借希腊神话人物普赛克(Psyche)——一位象征灵魂与爱情的⋯ 阅读全文
《怠惰颂》(又译《闲适颂》或《懒散颂》)是约翰·济慈于1819年创作的一首颂诗,与《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忧郁颂》等并列为其著名的“1819颂诗”系列。诗中,济慈以第一人称口吻,⋯ 阅读全文
《忧郁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于1819年创作的著名“颂”系列作品之一,与《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并列为其代表诗作。全诗聚焦于对忧郁心境的探讨,诗人认为真正的“忧郁”并⋯ 阅读全文
《夜莺颂》是约翰·济慈于1819年创作的著名颂诗,与《希腊古瓮颂》《心灵颂》等同为济慈晚期成熟风格的代表作。诗中,夜莺的啼唱象征了一种超越现实苦痛、得以飞升到理想与美的精神国⋯ 阅读全文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最著名的颂诗之一,写于1819年,收录于1820年的诗集之中。诗人通过凝视一只古希腊彩陶瓮上描绘的画面,深刻思索艺术与永恒、现实与理想之⋯ 阅读全文
《印度小夜曲》是雪莱以浪漫情怀写就的一首抒情短诗。全诗以热烈的情感与低吟般的语调,塑造了在夜色与梦境交织之中,对恋人倾诉衷肠的场景。诗人假托“印度”意象,以增添异国风情与神⋯ 阅读全文
《英格兰人之歌》是雪莱在1819年左右创作的短诗,呼应了当时英国社会矛盾尖锐、劳资对立严峻的现实背景。诗人以直白有力的语言质问工农群众,为何要辛苦耕织与锻造,却令暴君与寄生阶⋯ 阅读全文
《A Lament》(《叹息》)是一首短小却意味深长的抒情诗,展现了雪莱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伤感与沉思。诗人以第一人称发出感叹,回望过去的光彩和活力,却在眼下倍感失落和惆怅。诗⋯ 阅读全文
《音乐,当柔声消逝》是珀西·比希·雪莱的短诗,却能以简洁的篇幅传达出对记忆、思念和爱的深切体悟。诗人借“音乐”“芬芳”以及“玫瑰”三个意象,描绘出世间万物纵有消逝之刻,却能在心灵⋯ 阅读全文
在《爱的哲学》这首短小精湛的诗作中,雪莱以极富浪漫色彩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界万物彼此交融、互相吸引的场景:喷泉与河流、大海与风、阳光与大地、月光与海浪……所有的存在都在“神圣⋯ 阅读全文
《智性之美颂》是雪莱深具代表性的哲理与抒情交融之作,成诗于1816年左右。它集中呈现了浪漫主义的核心精神: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敏锐感受,以及对人性、心灵与美之源泉的热情探求。整首⋯ 阅读全文
《无政府的假面》是雪莱在1819年彼得卢惨案之后所创作的一首政治讽喻长诗,也是浪漫主义诗歌中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呐喊。诗题中的“假面”意指伪装与欺骗,而“无政府”则映射统治者的暴力统⋯ 阅读全文
第四幕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终极华章,象征着自宙斯权威崩解后的新纪元来临。剧中,不仅普罗米修斯彻底挣脱束缚,连其他角色——如亚西亚、潘西娅与爱翁等——也在自然与灵性的交融⋯ 阅读全文
《云》是珀西·比希·雪莱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与浪漫诗作之一。全诗以第一人称“云”的视角展开,云在诗中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化身为不朽而又永在变幻的自然力量。诗歌充满了大量的意象:雨⋯ 阅读全文
《致云雀》是浪漫主义诗人珀西·比希·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云雀象征着超然、自由与纯粹的喜悦。整首诗以热情洋溢的口吻呼唤云雀,将它比作火云、落日余晖中的浮光、潜藏于思想之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