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遊玄都觀」※ 舊地重遊,桃花依然笑春風,人事卻已滄海桑田 ※ 經典名詩

Second Visit to the Xuandu Temple

再游玄都观 - 刘禹锡

古觀重訪,世事幻變與心境不改的灑脫自詡

百畝庭中半是薊,
Within this hundred-mu courtyard now mostly thistles grow,
松楸久擁薜蘿絲。
Pine and catalpa stand long tangled in creeping vines and moss.
山僧來往衣裳淨,
Monks pass to and fro in spotless robes,
塵世茫茫此路非。
Yet who from this dusty world retraces steps unknown?
重到玄都觀裡看,
Once again I gaze upon the Xuandu Monastery,
桃花依舊笑春風。
Peach blossoms laugh at spring breezes as before.

《再遊玄都觀》是劉禹錫一首頗具代表性的詩作,寫於他仕途輾轉、幾度被貶之後。全詩以重遊玄都觀為契機,融入感慨與自我對照。

開篇「百畝庭中半是薊」和「松楸久擁薜蘿絲」,營造一種荒涼與淒清的氛圍,暗示玄都觀昔日盛境已不復存在。接著以「山僧來往衣裳淨」寫出道觀中人行色從容、高潔脫俗,反襯出外面塵世的繁雜與詩人重訪時的物是人非。

然而,在第三、四句「重到玄都觀裡看,桃花依舊笑春風」,劉禹錫運用桃花的「依舊」與「笑春風」來展現時序輪替的生機,也暗示自然自有其恆常,再對照人事的興衰離合,使整首詩的對比更為鮮明。與他另一首著名的《玄都觀桃花》相呼應,此處更凸顯詩人勵志不改、即便遭逢變故仍能豁達自處的心境。

在這首詩中,劉禹錫不僅描繪出昔日繁華與今昔冷落之落差,更運用桃花不改的象徵,進一步展現自己面對世事滄桑卻從容平和的態度。詩人於大自然的循環中,體悟到人事有情亦無情;桃花雖然美麗短暫,卻年年綻放,意味著希望與新生,也暗示著詩人心靈的持續昂揚。這種對人生起伏超然看待的胸懷,對後世讀者同樣具有啟示作用。

重點

一、借荒蕪庭院與薊草突出舊地今非的滄桑轉折。
二、桃花依舊盛開,象徵自然生生不息與重新出發的希望。
三、詩人透過對比描寫,表明對世事興衰的看淡與樂觀。
四、全詩語句簡潔卻蘊含深沉的人生體悟,典型體現劉禹錫“達觀”、“超脫”一面。

意見評論
  • 南投日月潭風美遊賞月

    「前度劉郎今又來」這句最令人印象深刻,好似一聲宣告:無論外界如何巨變,他依舊存在,也依舊選擇回到這座玄都觀,探尋一切興衰背後的真相。

  • 許庭薇

    詩中談到當年盛況不再,讓人想起一場幻滅般的衝擊,卻又在字裡行間留有從容。

  • 正雄

    如果和杜甫談興亡國事的詩作相比,〈再遊玄都觀〉較多聚焦在個人與環境的對照,但同樣都隱含著對滄桑世變的嘆息。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詩中並未大篇幅寫景,卻能以點帶面,成功刻畫出玄都觀曾經的熱鬧與今日的淒清。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他用一種簡練的方式描摹出世道大轉變,好像輕描淡寫,却飽含辛酸與自嘲。

  • 林詩涵夢竹君

    相比劉禹錫在〈陋室銘〉裡所展現的樂觀與灑脫,〈再遊玄都觀〉更添了一份滄桑滋味,仿佛提醒我們:珍惜當下的繁華,因為往往稍縱即逝。

  • 基隆廟口市海鮮吃聲遠

    在詩裡,雖不見大篇幅的情緒渲染,卻能讓人深刻感受到作者內心的複雜——既有懷舊,也有失落,更有一絲不屑。

  • 呂依彤

    品讀下來,可體會到劉禹錫作為詩人的霸氣:無論外界如何,他終究要回到這裡,當面看清並無懼地記錄。

  • 黃怡君

    「種桃道士」的意象非常引人遐思,讓我想起李白偶爾寫仙人神仙的飄逸感,卻在這裡更顯得諷刺與現實。

  • 胡志誠

    短句中流露出一抹輕嘲,像看透了興衰不定的本質,卻還能自持風骨,從容走過一切。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結語:〈再遊玄都觀〉通篇不長,卻在寫景敘事中滲透對世事盛衰的瞭望,也凸顯詩人不被命運擊倒的堅韌。這種深邃內涵值得我們反覆咀嚼。

  • 何彥勳

    若拿它與白居易的某些懷古或吊古詩相比,兩者同樣帶著對世事的諷喻,但劉禹錫在這裡更為含蓄,深藏不語的怅惘反而更讓人回味。

  • 宥任

    從古到今,不知多少人曾懷著興奮回到舊地,卻只看到今非昔比的落寞。〈再遊玄都觀〉寫的,正是這種人生共同的嘆息。

  • 邱慶龍

    劉禹錫對玄都觀的留戀,不僅在於建築之美,更是對曾經人事風華的懷想。

  • 柯佳穎

    即使不熟悉劉禹錫的生平,也能從詩裡感受到那股興衰無常的強烈衝擊,讓人頓時對人生多了幾分省思。

  • 宏傑

    跟他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少了與友人聚首的溫暖,多了種孤獨探訪舊地的蒼涼,但同樣都是在思考生命與世情的轉變。

  • 阿國

    還記得有一年春天,我也曾造訪一處古蹟,滿懷期望卻只見殘垣斷壁,恰似詩裡描述的場景,心中百感交集。

  • 南台灣情放光海活充沛

    詩題中的「再遊」,點出「二度造訪」的重要性,讓人更明白他對比當年盛景與如今冷清的衝擊有多大。

  • 嘉玲

    「玄都觀」在詩中既是一種實景,也是作者寄託自我感懷的象徵,從這裡能看出他對政治與社會變遷的深層嘆息。

  • 汪柏岳真詩瑤

    短短幾行,卻明顯能看出時局變幻莫測,令人生出了種種感慨。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整首詩像是一個小劇場,過去的角色已謝幕,只有詩人獨自回來,看著舞台上空蕩蕩的場景。

  •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

    他一向擅長將身世感嘆融入時局隱喻,讓讀者透過一小片天地,就看見朝代興亡與仕途艱險的縮影。

  • 雅芳

    文字雖然平易近人,卻暗藏深意,像是一枚隱晦的符號,提醒我們時代更替無情。

  • 南台灣情放光海活充沛

    這首詩裡的「玄都觀」其實象徵整個世間舞台,或盛或衰,都在短短幾行裡被一覽無遺。

  • 家慧

    「前度劉郎今又來」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句子,連結了詩人自身與歷史現實,像是一種堅定與嘲弄交織的象徵。

  • 許京翔柔希玲

    通篇傳遞一種「昨日繁華,今日落寞」的命題,也暗合人生無常的主題。

  • 亭君

    詩的最後一句帶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好似他對漫長人生的一次宣示:我仍在此,見證一切變遷。

  • 天若有情亦老此恨綿綿

    有評論說,詩中多了幾分針砭現實的力度,畢竟劉禹錫在政治上曾多番沉浮,對盛衰幻滅自然感觸良多。

  • 曹俊彥惠靖君

    多年之後再看此詩,還是會被那份無言的蒼涼所震懾,也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能跨越時空直擊人心。

  • 台東球嘉年引全球旅客

    短評:昔日繁華不再,人是舊人,景卻換了模樣,留下的只有唏噓。

  • 家慧

    再讀〈再遊玄都觀〉,總能感受到劉禹錫對時代變化的深切體悟。

  • 阮靜宜

    當年盛況好似雲煙消散,余下的或許只有詩人獨自站在玄都觀門口,感歎世事易變,舊人難尋。

  • 黃文龍

    詩的意象集中而強烈:桃花與道士皆消失無蹤,只剩詩人回首流年,於是整個空間和時間都似被凝固在一刻哀愁之中。

  • 阮欣柔

    整首讀來無不流露出曾經盛極一時、如今人去樓空的淒涼情緒,但又不乏一絲嘲弄。

  • 馬祖眼淚奇海洋生間景

    若將之與〈秋詞(其一)〉的昂揚氣質相比,能看出劉禹錫並非只有正面積極的一面,也會對歷史與世事的無情生出悲嘆。

  • 蘭嶼達悟板舟獨特傳承

    或許這便是劉禹錫的高明之處:短短數語,就勾勒出時代交替、人事滄桑,不同人讀起來都能產生屬於自己的感觸。

  • 段依婷宥心芳

    當年盛景不復,仿佛預示我們每個人的青春與熱鬧終會落幕,卻也可在記憶中長存。

  • 志明

    我特別喜歡其中對「桃花盛開」與「道人不見」的對比,強化了「盛時」與「今時」的張力。

  • 馮思婷采雲虹

    想到近期某知名商圈人氣衰退,店家一一歇業,這種「光景不再」的狀態,和〈再遊玄都觀〉裡描繪的落差感如出一轍。

  • 桃園機場航站往世界地

    我很喜歡他在詩中將「桃花」暗示往日繁華,如今不見蹤影,整個意境頗有荒涼美。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