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陋室銘」※ 堂堂正正之“陋室”,展現精神富足與高潔情懷 ※ 經典名詩
《陋室銘》是唐代文人劉禹錫的傳世佳作,通篇篇幅不長,卻以明晰而優美的筆觸充分展現中國文人對「安貧樂道、敬德修身」的獨特視角。題目中的「銘」原指刻在器物或建築物上的短文,用⋯ 閲讀全文
《陋室銘》是唐代文人劉禹錫的傳世佳作,通篇篇幅不長,卻以明晰而優美的筆觸充分展現中國文人對「安貧樂道、敬德修身」的獨特視角。題目中的「銘」原指刻在器物或建築物上的短文,用⋯ 閲讀全文
〈沙路曲〉以短短四句,在寥落的邊地景象中編織出淒愴氛圍。起首「沙路深深馬蹄碎」先以沉重馬蹄聲,讓讀者感受到沙路遼闊且行路艱辛。接著「日暮驚風不止休」一筆,將逼人的風勢與荒⋯ 閲讀全文
此詩題作〈感諷五首(其一)〉,雖僅四句,卻展現了李賀富含憂世情懷與對時局的諷諫。首句「鏡湖碧草覆遺蹤」以自然景色營造出淒涼又綺麗的氛圍,點明昔日繁華已成昨日之跡,讓人不禁⋯ 閲讀全文
這首《高軒過》以短短四句,營造出深邃而開闊的意境。首句「驚起千山雲影亂,」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彷彿讓讀者跟隨詩人的視線飛越千山,頓時目眩神迷。唐代詩人常喜愛於短篇中投射宏⋯ 閲讀全文
此詩題為〈高軒過〉,篇幅雖僅四句,卻充分展現李賀浪漫瑰麗的筆觸與奇崛想像。詩中先以「高軒夜拂星河影」開場,將現實場景帶入一個仿佛能觸及銀漢的夜空,帶有濃厚的神秘色彩;「紫⋯ 閲讀全文
此詩題作〈春坊正字劍子歌〉,是李賀借「劍」的意象,融合充滿想像力的場景來展現他獨特的創作風格。開篇「天瓢半挈銀瓶滑」一語,用極具畫面感的表現,勾勒出仙氣縹緲的虛幻境界,並⋯ 閲讀全文
〈碧城三首(其一)〉以「碧城」為起點,描繪出一座幻境般的高樓深院:樓閣曲折,帳幕華麗卻隔絕寒意,透露著宮苑或閨閣的冷清。首兩句聚焦在華美與嚴寒的強烈對比:雖然珠玉裝飾一應⋯ 閲讀全文
本詩選自李賀《昌谷集》,題為〈苦晝短〉,是李賀在詩中深刻表達人生有限、時光易逝的經典之作。詩歌的開篇「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便以極為鮮明的呼喚方式,邀請讀者與詩人同飲,面⋯ 閲讀全文
此首〈巫山高〉相傳為李賀所作,篇幅短小卻展現了他擅長的奇詭瑰麗風格。開篇「巫山高,高不見頂;巴水急,急如雷醒」即以誇張對比刻畫出巫山的高峻與巴水的洶湧,以「高不見頂」「急⋯ 閲讀全文
《致酒行》是李賀著名的浪漫詩作之一,篇幅雖不長,卻盡顯他擅長的瑰麗奇崛風格。詩中第一句以「琴中藏劍氣」開宗明義,將溫婉的樂器與鋒利的劍氣結合,展現出詩人心中同時擁有的文思⋯ 閲讀全文
此詩標題《秋來》,僅僅四句便勾勒出李賀式的幽邃詩境。起首「秋來山雨動蒼苔」先呈現秋雨在山間喚醒碧綠苔蘚的動態畫面,象徵季節轉換帶來的微妙牽動。第二句「欹枕驚聽怨角哀」透過⋯ 閲讀全文
這首〈南園十三首(其六)〉在僅僅四句之中,糅合了充滿對比與戲劇感的場景:一面是「鬢蝨光門掛玉幡」——頗具誇張的髮飾、門楣與玉幡之豔麗;另一面則是「峨眉彎弓盜憑鞍」——帶有武裝⋯ 閲讀全文
此詩是李賀《南園十三首》組詩中的第五首,以精煉筆墨寫出一幅宮闕深處的嚴峻氛圍。開篇「鞭杖移時叩紫門」便刻畫出詩人或詩中人輕敲宮門、舉步維艱的情景,象徵對權力中心的畏懼與疏⋯ 閲讀全文
《江行》充分展現了李賀「奇崛瑰麗」的創作風格,以極具想像力的筆觸描繪夜行江上的深沉氛圍。詩歌前兩句先以「煙波漠漠楚江平」「秋色冥冥客夢驚」營造出一片蒼茫、籠罩著神秘氣息的⋯ 閲讀全文
《蜀國弦》以僅僅四句便勾勒出蜀地獨特的山水情懷與春夜氛圍。李賀在詩中巧妙運用了子規(杜鵑鳥)和笛聲這兩大聽覺意象:第一句「蜀國曾聞子規鳥」暗示蜀地多山、多雨,子規啼聲淒婉⋯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