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诗] 梦天 - 全诗融神话、意象与时空变幻,体现李贺独特的浪漫与苍凉
《梦天》是李贺笔下极富奇诡想象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老兔”“寒蟾”等意象暗示月中传说,将天地星月、神话故事与现实场景交织为一体。首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既点出月宫传说中的“玉⋯ 阅读全文
《梦天》是李贺笔下极富奇诡想象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老兔”“寒蟾”等意象暗示月中传说,将天地星月、神话故事与现实场景交织为一体。首句“老兔寒蟾泣天色”,既点出月宫传说中的“玉⋯ 阅读全文
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短小却余味悠长,诗名中“金铜仙人”本指汉武帝时铸造的铜人,传说放在长安未央宫门前,象征着汉朝鼎盛的国威。及至诗人所处时代,汉室早已不复当年的辉煌,故⋯ 阅读全文
李贺的《苏小小墓》取材于南朝名伎苏小小之传奇轶事,借这一亡故美人的事迹来表达对人世浮华、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怀。全诗笔致含蓄婉转,却暗含凄婉与寂寞之情。开篇“幽兰露,如啼眼”,⋯ 阅读全文
《雁门太守行》素以其磅礴气势与壮烈边塞意象著称。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语,便写出战云密布、危机四伏的边关形势,引人立即进入紧张的战争氛围。第二句“甲光向日金鳞开”将铠甲形容⋯ 阅读全文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极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诗人以华丽诡异的想象描绘了箜篌声所唤起的超凡境界。全诗从“吴丝蜀桐张高秋”开篇点明乐器由上等丝桐材料制成,奠定了高贵清绝的艺术氛围⋯ 阅读全文
韩愈在诗中借湘水风光,抒发除官后匆匆赴阙的复杂心情。全诗不事铺陈,却于简练中见气度:湘江的波涛与群山叠嶂,既象征旅途漫漫,又暗含人生起伏。作者寄情于水云之间,一方面表达对⋯ 阅读全文
若从题意“送区弘南归”推断,此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区弘前往南方的场景。与韩愈真迹相比较,的确难在传世诗文集里找到同名记录,因此多半是后人拟作或托名之作。从文本看,诗中展现了⋯ 阅读全文
韩愈的《石鼓歌》是一首赞咏石鼓文的诗。石鼓文是中国极为珍贵的文字资料,相传为先秦时代所刻,年代久远,字迹独特。在韩愈时代,石鼓上的文字已大多模糊残损,却依然是当时学者和诗⋯ 阅读全文
在韩愈存世作品中,并无一篇确凿题名为《东坡》的诗作。后世时常有人根据“东坡”意象、韩愈山水诗风或情怀特色,为之虚拟一首所谓“东坡”诗,以满足对中古文人地理与意境的想象。该佚文⋯ 阅读全文
从题名可推测,这首作品“除官赴阙”描绘了诗人遭贬谪后复官,准备前往朝廷述职、途经江州(今属江西)的场景,并写信问候远在鄂岳的僧人。与韩愈真实经历相比,确有多次贬谪与复官路途⋯ 阅读全文
《送孟东野序》是韩愈写给友人孟东野(又称孟郊)的一篇赠序,也可视为送别之文。孟郊在科举之路乃至人生际遇上坎坷多艰,韩愈对其人品与才华抱有极高评价,因而撰此文激励并表达惜别⋯ 阅读全文
《谏迎佛骨表》是韩愈上奏唐宪宗的一篇著名谏文,借由佛骨入宫之事大声疾呼,劝阻朝廷不宜过度迎奉佛骨。其核心在于强调“佛教并非华夏固有之道”,认为朝廷若大肆兴师动众迎奉佛骨,可⋯ 阅读全文
标题“琴操十首(其一)”暗示一系列与琴乐相关的诗篇,然而在韩愈的传世作品中并无完整的“琴操”组诗留存。后世喜将“琴、棋、书、画”等文艺元素与盛唐、中唐诗人名号相结合,创作带有文人⋯ 阅读全文
《原毁》是韩愈针对此世间“毁誉不齐”现象所作的一篇论辩性散文。文章从古代尧、舜、桀、纣四位君王的历史评价切入,指出即便被万世景仰的圣王也有人非议,即便众所共斥的暴君也会有人⋯ 阅读全文
《进学解》是韩愈针对于科举和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子所作的一篇讽喻性散文。作者借“国子先生”与“诸生”的一场对答,既肯定了勤奋学习的必要,也痛陈了当时士子盲目追逐功名、疏于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