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其一)」※ 唐代詩人李白描繪邊塞的壯麗景色與戍邊將士的情感 ※ 經典名詩

A detailed landscape image featuring a vast desert under a night sky, with a lonely watchtower standing amidst the sands. In the background, distant mountains are faintly visible under the moonlight, and a sense of solitude and longing fills the atmosphere.

塞下曲(其一) - 李白

邊塞風光與戰士思鄉之情

五月天山雪
In May, the Tian Mountains are still covered in snow,
無花隻有寒
No flowers, only cold remains.
笛中聞摺柳
The sound of a flute plays 'Folding Willow',
春色未曾看
But spring's beauty has never been seen.
曉戰隨金鼓
At dawn, battles follow the beat of the golden drum,
宵眠抱玉鞍
At night, soldiers sleep embracing their jade saddles.
願將腰下劍
I wish to take the sword at my waist,
直為斬樓蘭
And go straight to slay the enemy, Loulan.
  • 'Folding Willow' is a classical Chinese musical piece often associated with departure and longing.

詩作背景與主題

李白的《塞下麯(其一)》描繪瞭邊塞戰士的生活情景,展現齣唐代戍邊將士的艱苦生活與壯誌豪情。這首詩通過對比手法,將江南春色與塞外嚴寒形成鮮明對比,突顯邊疆環境的惡劣,同時也錶達瞭將士們保傢衛國的決心。

逐句解析

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

開篇兩句點明時間和地點,五月本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在天山一帶卻依然白雪皚皚。這裡運用瞭強烈的對比手法,"五月"與"雪"形成鮮明反差,突齣瞭塞外氣候的寒冷。"無花隻有寒"更進一步強調瞭這種環境的嚴酷,暗示著戍邊生活的艱辛。

笛中聞摺柳,春色未曾看

這兩句通過聽覺意象來傳達思鄉之情。"摺柳"在古詩中常代錶離別思念之意,士兵們聽到笛聲中傳來的摺柳麯調,自然勾起對故鄉的思念。"春色未曾看"則道齣瞭他們長期駐守邊疆,連春天的景色都無法欣賞的遺憾,暗喻著他們為保傢衛國而犧牲個人享受的精神。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這兩句具體描寫瞭將士們的日常生活。白天隨著戰鼓聲投入戰鬥,夜晚抱著馬鞍入睡,隨時準備迎戰。"金鼓"象徵著軍令和戰鬥,"玉鞍"則暗示著他們即使休息也不忘備戰。這種緊張的生活狀態,展現瞭戍邊將士的高度警惕和奉獻精神。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結尾兩句抒發瞭將士們的壯誌豪情。"樓蘭"在這裡泛指敵人或入侵者,錶達瞭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保傢衛國的決心。"腰下劍"象徵著武裝力量,"直為斬"則錶現齣他們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的氣概。這兩句充滿瞭英雄主義色彩,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藝術特色與影響
  • 對比手法:詩中多處運用對比,如五月與雪、春色與寒冷、江南與塞外等,增強瞭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 意象選擇:"天山雪"、"摺柳"、"金鼓"、"玉鞍"等意象,既具體又富有象徵意義,生動地再現瞭邊塞生活。
  • 情感層次:從環境描寫到生活細節,再到壯誌抒懷,層層遞進,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戍邊將士的內心情感。

這首詩不僅反映瞭唐代邊塞詩的特點,也展現瞭李白詩歌雄渾豪放的風格。它成功地將個人情感與傢國情懷結閤在一起,成為中國古典詩歌中的經典之作。

重點

這首詩通過對邊塞風光的生動描繪,表達了戍邊戰士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展現出李白豪邁的詩風與對人類情感的深刻洞察。

意見評論
  • 麗華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短短幾字,卻把征人思鄉的情緒表露無遺。

  • 陳志明的夢想家族團隊

    「五月天山雪」是撼動我內心的句子,它象徵自然無情,也暗示人生有時無法如預期迎來溫暖。

  • 思穎

    或許在邊塞上,時間與季節都變得模糊,只有冷冽的風雪和隱隱的思鄉之痛。

  • 紀文豪

    可以感受到李白在邊關碰到的那種荒涼冷峻,更映襯出他對溫暖與故鄉的渴望。

  • 陳小美

    詩人連春色都沒有機會欣賞,讓人想起詩句背後辛酸的離鄉滋味。

  • 綠島日溫泉海獄潛水去

    短短幾句彷彿帶人來到漫天白雪的邊關,視野一片蒼茫,心中卻是無限哀思。

  • 忠毅

    這首詩令我深刻感受到古人征戰之艱辛,以及音樂對他們心靈的撫慰。

  • 邱慶龍

    李白以豪邁著稱,但在此詩中卻多了幾分惆悵與孤獨,讓人讀來更有共鳴。

  • 歐維嘉淑麗晴

    每次重新品味,都會沉浸在邊關的淒厲之中,仿佛能親身感受那難耐的寒冷與思念。

  • 許文婷彤桂芝

    笛聲裡的折柳古來象徵送別,這裡卻在冷絕的雪地響起,更增添了滄桑感。

  • 周怡婷嘉惠彤

    詩裡的「春色未曾看」顯示詩人長期征戰在外,連春天都錯過了,真叫人惋惜。

  • 昱婷

    喜歡這首詩的意境,既有戰地的蕭瑟,也有對春天無法到來的嘆息。

  • 郭采潔時尚力席捲流圈

    整詩結構簡練而意蘊豐富,像是一幅黑白畫捲,烘托著征人思鄉的無盡孤寂。

  • 吳宗憲

    整首詩屬於短小精煉的邊塞詩,但卻深具震撼力,氛圍極其濃厚。

  • 大華

    「笛中聞折柳」凸顯了笛聲勾起的離情別緒,頓時讓天山雪更顯淒冷。

  • 怡芬

    感覺到李白在寒冷邊塞仍對故鄉充滿深深的懷念,真是令人動容。

  • 鍾依庭瑞巧蘭

    雖然是寫邊塞,但笛聲和折柳瞬間讓人想到離別的傷感,意象很美。

  • 宜君

    看似描述邊塞苦寒,其實也蘊含深深的思鄉與寂寞。

  • 芷柔

    這詩看似描寫景物,卻傳遞著戰士無法歸鄉、錯失春天的深沉感慨。

  • 芳瑜

    能夠在五月天仍見冰雪,讓人驚歎大自然的冷酷,更能體會征途的艱辛。

  • 魏心怡

    雖然只有四句,卻層層堆疊出邊塞的蕭條與思歸的渴望,耐人尋味。

  • 季軒

    詩歌一開始就帶出嚴酷的寒意,跟春日的形象反差相當強烈。

  • 趙子淇佩玲妙

    李白在描繪山雪時,並非只在陳述天氣,還透露他內心的無奈與闊別愁緒。

  • 許庭薇

    連笛聲都透著凍人的寒意,一種渴望溫暖的心緒卻始終無法如願。

  • 曾穎心

    我特別喜歡那笛聲的意象,彷彿讓寒冷的戰場增添一股淡淡的哀愁。

  • 惠雯

    我覺得這詩最令人心酸之處在於「春色未曾看」,明明是春天,卻被滿目冰雪包圍。

  • 采蓉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把邊塞的冷冽氛圍寫得淋漓盡致。

  • 洪嘉傑靈雪儀

    這首詩與其他豪放的邊塞詩不同,李白更著重細膩的情感抒發,令人印象深刻。

  • 謝君柔詩蘭香

    「五月天山雪」與一般春季的印象形成巨大反差,似乎在告訴我們戰地環境的異常艱苦。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李白將景與情巧妙結合,鋪陳出征人悲苦、時節不饒人的氛圍,非常震撼。

  • 人生得意盡歡使金樽空

    讀這詩時,腦海浮現陰沉的天色與漫漫白雪,伴隨著悠悠笛聲,既淒涼又富詩意。

  • 霍子珊維明雨

    讀來彷彿能看到遠方漫天大雪,心裡也跟著凜冽起來。

  • 慧君

    李白常有豪放的邊塞之作,但本詩更多的是淒涼與惆悵,透著濃厚的孤獨。

  • 昱婷

    如果放在現代背景下,或許我們不再遠征邊塞,但那份人情思鄉的苦澀仍能打動人心。

  • 新竹科學科技業發迅速

    這種在極端環境裡的感懷,是每個身處異鄉的人都曾體驗過的吧。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