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樂園(第八卷)」※ 星象宇宙與人性省思:天使與亞當的深層對談 ※ 經典名詩
在《失樂園》第八卷,天使拉斐爾與亞當之間的對話更進一步延伸到星辰運行、天體構造,以及人類對宏觀秩序的困惑與好奇。先前拉斐爾已向亞當敘述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經過,然而亞當對⋯ 閲讀全文
在《失樂園》第八卷,天使拉斐爾與亞當之間的對話更進一步延伸到星辰運行、天體構造,以及人類對宏觀秩序的困惑與好奇。先前拉斐爾已向亞當敘述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經過,然而亞當對⋯ 閲讀全文
《失樂園》第七卷的核心在「創世」描述,由天使拉斐爾向亞當講述上帝如何在混沌之中創造宇宙與地球,並最終奠定伊甸園的基礎。此處彌爾頓展現其磅礴想像力與神學素養,以詩意闡釋《創⋯ 閲讀全文
《失樂園》第四卷是約翰・彌爾頓將視角引導至伊甸園內部的關鍵篇章。前兩卷的地獄視野與第三卷的天界遙望之後,故事在此聚焦於撒旦第一次闖入人類淨土,展現了伊甸園純潔無瑕的氛圍以⋯ 閲讀全文
《失樂園》第三卷從地獄場景轉移到天界視野,展開對人類與墮天使局勢的高空檢視。詩人約翰・彌爾頓在此運用恢宏的意象:天界充盈著上帝與眾天使的光輝,與前兩卷熾烈、黯黑的地獄場景⋯ 閲讀全文
在《失樂園》第二卷中,約翰・彌爾頓將焦點轉向撒旦與墮天使於地獄中召開的會議。第一卷中,撒旦與追隨者歷經天國之戰的慘敗,被驅逐至地獄;在第二卷,他們不但沒有消沉,反而在黑暗⋯ 閲讀全文
《失樂園(第一卷)》是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在西元17世紀所創作的宏大史詩開端,為全詩奠定了壯闊而神聖的基調。詩作以亞當與夏娃犯下原罪為核心,描繪了人類與天堂、天使與墮天使間⋯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二首》中,約翰・唐恩透過濃縮的十四行結構,強化了人在罪與救贖交界處的掙扎與祈求。開篇即表明人「出於上帝而造」,原本該歸於上帝;但罪惡與墮落卻使人陷入不安⋯ 閲讀全文
《愛之神明》以辛辣與理性的筆觸揭示了唐恩對「愛之神」及不對等情感的思考。詩中,唐恩從質疑「神性」的起源切入,質疑愛神是否真能促成完滿的互愛?又或只是一種自帶暴力的操縱,使⋯ 閲讀全文
《受難節,一六一三,向西騎行》展現了約翰・唐恩深刻的內在靈性掙扎。當日為基督教紀念耶穌受難的神聖時刻,但詩人卻在現實中「向西」騎馬前行,與象徵耶穌受難與復活的東方產生對比⋯ 閲讀全文
《狂喜》是約翰・唐恩最具代表性的形上詩之一,透過「狂喜」(Ecstasy)一詞,詩人點出靈魂交融時的一種超驗狀態:在情感與思維的交匯之中,個體能短暫脫離肉體、進入更高層次的共鳴⋯ 閲讀全文
〈離別辭:淚別〉是約翰・唐恩對離情別緒的深層描摹。詩中常見的形上詩特徵,將抽象的感情透過具體意象如「圓球」「淚水成世界」等加以鋪陳,既展現作者對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拿捏,也表⋯ 閲讀全文
《神聖十四行詩第一首》揭示了約翰・唐恩在面對人性脆弱時,急切地向上帝呼求援助的心聲。詩人一開始便質問:「既然上帝造就了我,難道會讓祂的造物朽壞嗎?」這種看似大膽的疑問,實⋯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十七首》中,約翰・唐恩探討了失去親愛之人的悲痛,以及於此傷痛中轉向上帝的心路歷程。起首便提到他所愛之人已向自然“付清最後債務”,象徵生命之終點的不可逆與必⋯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七首》中,約翰・唐恩以末日景象開啟詩篇:他想像天使們在大地四隅吹響號角,召喚數不清的亡者復活。這種強烈的末世畫面不僅展現了詩人對聖經中最後審判的想像,也⋯ 閲讀全文
在《神聖十四行詩第五首》中,約翰・唐恩將自身比作「由元素與天使靈氣所構成的微觀世界」,意指人在神造的宏觀宇宙裡,也蘊含著相似的神聖與秩序。然而,這座「小世界」卻因「黑暗的⋯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