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眠之苦(THE PAINS OF SLEEP)」※ 折磨之夜:失眠裡的靈魂纏鬥與渴望救贖 ※ 經典名詩
《失眠之苦》(The Pains of Sleep)反映了柯勒律治在個人精神和身體狀態的痛苦掙扎。詩中,詩人一邊描寫自己難以入眠、意識與身體分離的折磨,一邊呈現他對「愛與神性」的渴盼。相較⋯ 閲讀全文
《失眠之苦》(The Pains of Sleep)反映了柯勒律治在個人精神和身體狀態的痛苦掙扎。詩中,詩人一邊描寫自己難以入眠、意識與身體分離的折磨,一邊呈現他對「愛與神性」的渴盼。相較⋯ 閲讀全文
《在孤獨中的恐懼》(Fears in Solitude)寫於1798年期間,當時英國社會正因拿破崙戰火與法國威脅而風聲鶴唳。柯勒律治透過此詩抒發了一種「既身處田園寂靜,卻又為國家命運憂心忡忡⋯ 閲讀全文
《法國:一闕頌》(France: An Ode)寫於1798年左右,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面對法國大革命初期的激昂熱情,以及隨後革命走向恐怖統治後所產生的失望與震撼之作品。詩中,柯勒律治⋯ 閲讀全文
《萊姆樹蔭下成牢籠》寫於柯勒律治因意外或不便而無法跟隨朋友外出散步時的情境。詩人原本深感沮喪,認為自己被困於樹蔭之下,錯失與友人共覽大自然盛景的機會。然而,隨著詩歌推進,⋯ 閲讀全文
《風琴琴》(Eolian Harp)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早期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詩之一。詩中,詩人與未婚妻莎拉坐在小屋門前,聆聽風與豌豆琴(Aeolian harp)交響。琴弦隨風振動,發出悠⋯ 閲讀全文
《憂鬱:一闕頌》(Dejection: An Ode)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在浪漫主義後期的重要詩作,寫於1802年左右。詩人深陷憂鬱情緒:無法體驗往昔的靈感,感知力彷彿被封印,渴望「詩意⋯ 閲讀全文
《寒霜夜的沉思》(Frost at Midnight)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於1798年所作的抒情詩,展現典型浪漫主義強調的「個人靜觀」與「自然深思」。詩中,夜幕深沈、寒霜漸凝,小屋裡的人⋯ 閲讀全文
《克莉絲塔貝兒》(Christabel)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未竟詩作,僅完成兩部分。詩人結合浪漫主義的想像力與哥德式元素,描寫一位純真少女克莉絲塔貝兒在夜裡於林中救下一位神祕⋯ 閲讀全文
《忽必烈汗(Kubla Khan)》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著名的幻象詩篇,亦是英國浪漫主義的經典代表作。據柯勒律治自述,詩人的靈感來自一場鴉片影響下的夢境:當他甦醒後試圖將那浩瀚⋯ 閲讀全文
《古舟子吟》(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是薩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英國浪漫主義的重要里程碑。詩中敘事結構採「古老水手攔住婚宴客人,強迫對方聆聽自己⋯ 閲讀全文
《致杜鵑(To the Cuckoo)》是威廉・華茲華斯抒發對杜鵑鳥鳴聲所引發的童年回憶與內心共鳴的詩作。詩人聽見杜鵑啼聲,迅速被帶回春天與童真交織的時代,體悟聲響不僅是自然現象,更⋯ 閲讀全文
《致雲雀》是威廉・華茲華斯對天空雲雀的讚頌,承襲浪漫主義喜愛以自然意象映照人性與精神境界的特色。全詩以「雲雀」自高天詠嘆的形象,詩人不僅描寫牠在空中自由翱翔,也關注牠如何⋯ 閲讀全文
《倫敦,1802》(London, 1802)是威廉・華茲華斯對英國社會與文化衰頹狀況發出的強烈抨擊。詩人直接呼喚已故的偉大詩人約翰・彌爾頓,期盼他重返人間,賜予同胞禮儀、美德、自由與力⋯ 閲讀全文
《堅定與自立》(Resolution and Independence)是威廉・華茲華斯寫於1802年左右的一首抒情敘事詩,詩人藉著一次雨後的清晨漫步,先鋪陳自然界的活潑生機,後來卻漸漸轉向對自身憂慮⋯ 閲讀全文
《孤獨的割麥女》(The Solitary Reaper)是威廉・華茲華斯於1805年左右完成的經典十四行詩(其結構近似、但並非嚴謹意義之十四行),描繪了詩人在蘇格蘭高地偶遇一位獨自割麥並唱歌⋯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