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三年間長成(THREE YEARS SHE GREW)」※ 自然與靈魂的契約:露西形象的凝塑與離逝 ※ 經典名詩
《她在三年間長成》(Three years she grew in sun and shower)是威廉・華茲華斯「露西詩(Lucy Poems)」系列中篇幅較長、敘事更豐富的一首。詩中以擬人化的「自然(Nature)」對露⋯ 閲讀全文
《她在三年間長成》(Three years she grew in sun and shower)是威廉・華茲華斯「露西詩(Lucy Poems)」系列中篇幅較長、敘事更豐富的一首。詩中以擬人化的「自然(Nature)」對露⋯ 閲讀全文
《沉眠封住了我的心靈 (A Slumber Did My Spirit Seal)》是華茲華斯著名的「露西詩」系列中最短的詩篇之一,但其含義卻格外深邃。詩人起首提到「一種沉眠般的狀態封閉了我的心靈」,⋯ 閲讀全文
《她住在人跡罕至之處》(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是威廉・華茲華斯在所謂「露西詩(Lucy Poems)」系列中的最著名詩篇之一。詩中描寫了一個於荒僻地帶、河邊泉源旁生活⋯ 閲讀全文
《我曾知曖昧激情(Strange fits of passion have I known)》與《露西》系列同為華茲華斯著名的情感詩作,《If Lucy should be dead!》即在詩末懸念迸發,展現出深深的愛與不安。通⋯ 閲讀全文
《露西・格雷》是威廉・華茲華斯描寫「露西」系列裡著名的敘事詩之一(雖部分學者將此詩與其他露西詩作分開討論)。詩人以簡潔卻深具畫面感的筆調,講述一位孤獨的女孩露西・格雷在暴⋯ 閲讀全文
《我心歡躍(My Heart Leaps Up)》又常被稱作〈彩虹〉(The Rainbow),以短短幾行凝聚威廉・華茲華斯對「童年純真」和「自然敬畏」的浪漫主張。當詩人見到彩虹時,無論是孩童、成人⋯ 閲讀全文
《早春所作之詩》(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是威廉・華茲華斯短小但含義深遠的詩歌。詩中,詩人坐在林間,耳聽鳥語、目睹花草萌動,感受到大自然蘊含的欣欣向榮與純粹之樂。⋯ 閲讀全文
《紅塵奪我心》(The World Is Too Much with Us)是威廉・華茲華斯最著名的十四行詩之一,展現浪漫主義對「人性與自然相隔」的深層憂思。詩人嘆息,現代人為追逐金錢與物質所消耗,⋯ 閲讀全文
《創作於西敏橋上(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是威廉・華茲華斯最著名的十四行詩之一。詩中,他在清晨經過倫敦西敏橋,被眼前的城市景觀所震撼:當炊⋯ 閲讀全文
在《序曲》(The Prelude)第三冊裡,威廉・華茲華斯主要記述了他前往劍橋大學(或類似高等學府)求學的經驗和感受,並闡述了如何在新環境中維繫「自然對心靈的影響」。相較於前兩冊⋯ 閲讀全文
《序曲》(The Prelude)是威廉・華茲華斯自傳式長詩的核心文本,整體分為十四冊,闡述詩人從童年到青年的心靈演進。第二冊承接首冊的敘事脈絡,進一步深入探討華茲華斯對童年時期「⋯ 閲讀全文
《序曲》(The Prelude)是威廉・華茲華斯的自傳式長詩,全詩共十四冊,記錄詩人從童年至青年的心靈成長與心路歷程。其中,第一冊可視為整部詩的序章,在此奠定了華茲華斯「人与自然⋯ 閲讀全文
《頌:不朽感的暗示》(Ode: Intimations of Immortality from Recollections of Early Childhood)是威廉・華茲華斯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篇之一。詩人以回顧童年與自然的深切連結,藉⋯ 閲讀全文
〈廷登寺〉全名為《Lines Written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 July 13, 1798》,是華茲華斯於1798年攜妹同行、重訪威爾斯⋯ 閲讀全文
《我如孤雲徜徉》又常被稱作〈水仙花〉,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的代表作之一。詩人以「孤雲」自比,描繪在漫不經心的漫步中,意外邂逅一片金色水仙花海。華茲華斯深受自然⋯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