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四)」※ 效法淵明:酒中暫脫塵囂,幽懷寄於田園 ※ 經典名詩
這首〈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四)〉,顧名思義是韋應物對東晉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的唱和之作。陶淵明(字淵明)以歸隱田園、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著稱,並在詩中屢次以酒與自然融為一體⋯ 閲讀全文
這首〈和淵明飲酒二十首(其四)〉,顧名思義是韋應物對東晉詩人陶淵明「飲酒詩」的唱和之作。陶淵明(字淵明)以歸隱田園、樂天知命的生活態度著稱,並在詩中屢次以酒與自然融為一體⋯ 閲讀全文
這首題為〈長安清明〉的詩,在傳統詩歌集中少見明確收錄,後世較少正式典籍可考。然其風格與韋應物一貫的平淡、素雅相契合:以「清明」節令為背景,描繪長安街頭陰雨微寒的氛圍,同時⋯ 閲讀全文
此詩作於寒食節期間,寒食節的重點是「禁火」——不生火做飯,以冷食過節。韋應物身在外地,雨中空齋因禁火而格外清冷,進一步襯托出他內心的落寞與孤寂。當外頭江岸傳來流鶯的鳴囀,詩⋯ 閲讀全文
此詩以「同崔邠登鶴雀樓」為題,描繪了韋應物與友人崔邠同行,泛舟而至古樓高處暢懷的情景。雖然「鶴雀樓」之名並不如「鶴雀樓」或「鸛雀樓」等其他盛名樓閣廣為人知,但作者以此樓作⋯ 閲讀全文
這首《燕子龕禪師院》在韋應物眾多山水詩篇中,頗能代表他「淡泊清幽」的創作風格。詩題中的「燕子龕」和「禪師院」點出地點兼具空靈與宗教意味,讓人一開始便感受到他所處環境的寧靜⋯ 閲讀全文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韋應物奉獻給同僚張十八(官職為水部員外郎)的一首著名詩作。全詩短小精煉,透過描繪初春時節細雨與青草嫩色的交織,勾勒出唐代長安街頭最具詩意的景象。⋯ 閲讀全文
《夕次盱眙縣》作於韋應物在淮河一帶停留時,描繪了旅人傍晚抵達盱眙縣的所見所感。開首「落帆逗淮鎮,停舫坐氛埃」帶出船隻靠岸與靜坐思量的畫面,低沉的氛圍流露了長途旅程的疲憊。⋯ 閲讀全文
《賦得暮雨送李胄》是韋應物為了送友人李胄時所作,詩中以暮雨、江景、飛鳥、潮汐等意象營造淒美且富含深情的氛圍。作品開篇兩句「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點出暮雨瀰漫、鐘聲已晚的⋯ 閲讀全文
此詩寫於韋應物官居期間,他抽身離開整日忙碌的公務,前往城外東郊之地,獲得片刻的清靜與思考空間。開篇「吏舍俯終年,出郊曠且閒」對比強烈:官署中整年伏案勞心,如今踏入空曠郊野⋯ 閲讀全文
《送楊氏女》是韋應物描寫古代女子出嫁(或被迫遠嫁)時的感慨之作。詩中既寫出女子依依不捨的離愁,也道出在父兄雖疼惜卻無法挽留的現實中,那種「身不由己」的宿命感。前四句聚焦離⋯ 閲讀全文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是韋應物身居官府時,在雨中邀集文士聚會的一首五言古詩。開首兩句描繪了一幅具有禮儀與威嚴的場景:森然列陣的「兵衛」與「畫戟」襯托出官署的肅穆,又以「⋯ 閲讀全文
這首《長安遇馮著》是韋應物與故人邂逅在長安時,對話間流露出的欣喜與眷戀。前兩句透過“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描繪出一位帶著雨意的旅人忽然出現,既點明旅人的身分與行程,也在詩⋯ 閲讀全文
《寄全椒山中道士》是韋應物透過書信體方式,表達對隱居山林友人的思念。詩中多用簡練卻深具意境的語句,描繪出詩人清晨醒來、鬢邊微改之際,憶起曾在山中共同探討道書的故交。當他回⋯ 閲讀全文
「簡」在古代詩題中,常表示「書信」或「問候」之意,因此〈簡盧陟〉可視為韋應物以詩寄書,向友人盧陟傳達當下心境與相思。韋應物在中晚唐詩壇以清淨淡雅、富含禪意的風格著稱;這首⋯ 閲讀全文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描繪了詩人韋應物與故人相逢於淮水之畔的深情場景。首句「江漢曾為客」,道出過往在江漢流域的羈旅經驗,引領出彼此昔日情誼。接下來「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