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 此詩哀嘆亂世與對故鄉的深切思念 ※ 經典名詩

A serene ancient Chinese river landscape with willow trees hanging over a calm water surface, traditional wooden boats floating nearby, and a faint mist covering distant mountains under a melancholic sunset sky.

江南行(悲歌可以当泣) - 陆游

深沈悲歌與江南舊夢的追懷

悲歌可以當泣
A sorrowful song can well serve as tears,
乾戈何日得休
When will these endless conflicts ever cease?
舊跡江南空憶
Alas, the southern lands remain but a memory,
新愁此夜難收
While fresh sorrows mount, hard to contain by night.
烟波連天故國
Cloudy waters stretch to the sky of my homeland,
孤棹猶聽鄉音
A lone oar echoes the sounds of home even now.
客裡風塵幾度
How many times have I roamed in foreign lands?
長嘆向月低吟
I heave a long sigh to the moon, softly chanting.

《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展現陸游一貫強烈的愛國憂時情懷與對故土的眷戀。首句「悲歌可以當泣」,以悲傷的歌聲取代眼淚,象徵詩人面對家國之痛與歷史動盪時,內心無以言說的沉痛。隨後一句「乾戈何日得休」,流露出他對戰亂時局的強烈不安,渴盼天下太平的心情。

第三、四句描繪記憶與愁緒交織:南方的山水只餘空憶,無數新愁在夜裡難以消弭,折射出他的懷舊與無奈。第五、六句「烟波連天故國,孤棹猶聽鄉音」,以遼闊的水面連接回故鄉,卻只剩下一隻小小的舟子穿梭其中,漸行漸遠;這種意象既雄渺壯闊,又帶有淡淡的悲涼,正呼應詩題「悲歌可以當泣」的哀傷氛圍。

後兩句「客裡風塵幾度,長嘆向月低吟」,將全詩的情緒推向高峰。陸游從未停歇地在外奔波,旅途中的種種艱辛也成了他心中的塵土,深夜望月時,唯有借淚與悲歌來訴說無盡的思鄉、憂國之情。這種濃烈的感懷展現了陸游一生充滿憂患意識與浪漫情懷的特質。

從詩中可見,陸游不只描繪個人的離愁與國家的動蕩,更藉此揭示整個時代的動盪與無奈。詩意中含有蒼涼而雋永的韻味,讓讀者在感受詩人情懷的同時,也能體悟到時局動盪之下,江南故地的憂悵與離散心緒。

重點

・透過「悲歌」象徵深層的憂國與悲痛
・描繪江南故地與家國動盪的複雜情懷
・借助夜月與孤舟呈現詩人的思鄉與流離
・蘊含陸游對故土與和平的渴盼

意見評論
  • 屏東墾丁大街海灘對歡

    中篇:詩題“江南行”,卻並非一篇愉快的遊記,而是透過“行旅”的視角描寫當下社會動盪、民生衰敗。陸遊將沉重心境寄託在山水中,借“悲歌”揭示時局難堪。對現今不少人來說,面對經濟寒冬、職場競爭,也能感受到「痛苦中唱出悲歌」的無奈。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在詩末他或許留下無盡嘆息,但並未絕望。有學者解析:陸遊在逆境裡選擇悲歌,正顯其骨子裡的不屈性格,一個不肯沉淪於衰世的文人,於悲苦中仍堅持力量。

  • 大華

    短評:既是悲歌,也是吶喊,陸遊誓要用淚與血換醒世人的冷漠。

  • 李雅雯思敏安

    初讀《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直覺就是陸遊以滿腔豪情敲擊讀者心靈,字裡行間盡是無可奈何的憤懣與悲涼。

  • 賴明俊

    對整首詩而言,“悲歌”並非單指聲調,而是陸遊要強調:當眼淚不足以表達時,我們還可用歌聲吶喊。也預示他的不屈靈魂,哪怕現實再無情也不甘沈默。

  • 宏傑

    即使表面在描繪江南風光,背後仍隱含國家未振、個人報國無門的苦澀。這種激昂背後的沉痛,正是陸遊特色。

  • 方怡華

    有網路看到某些人因時勢艱困、工作屢受擠壓,於是自嘲生活彷彿“悲歌可以當泣”,每一個日常都是嘗盡酸澀後的吶喊,似乎古今相通。

  • 佳儀

    整首詩沒有誇張鋪陳,而是以“悲歌”開展對江南現狀的憂慮。那高亢又無奈的嗓音,彷彿穿越時空與人心相撞,叫人聽見他魂牽家國、心繫蒼生的吶喊。

  • 鐘羽馨

    粗看或會疑惑:何以江南如此繁華卻要悲歌?其實南宋政局不振,國土半失,縱使富庶之地也抹不去背後苦痛。這同樣是陸遊的一貫矛盾:風景再美,國恨難忘。

  • 家瑋

    無論如何,陸遊在字裡句間仍透露一絲期盼:悲歌還是歌,代表他在黑暗之中依舊願意發出聲響,提醒世人別忘了家國、民生。

  • 淑芬

    短評:崛起在晨,沉眠於夜,陸遊夜歎仍能化成歌,像把孤燈照破長夜。

  • 王小明非常可愛好孩子

    短評:刃上之舞,血淚成歌,陸遊誓把無盡悲苦唱進萬人心裡。

  • 江禾明

    「悲歌可以當泣」這句,更是用歌聲替代淚水,一邊展現詩人對社會的不平,一邊也宣示他悲壯的決心。

  • 林國華

    長評:《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背後蘊藏陸遊深度憂國情懷。從詩題“江南行”看似寫遊覽,但實際寫的是亂世下百姓辛酸和自身報國無門。開頭“悲歌可以當泣”震撼人心,顯示哭泣不足以表達憤與痛,唯有化為悲歌。對比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的狂烈深夜情緒,這裡則是透過江南行旅場景宣洩對朝政與敵患的焦慮,並將悲傷直白地唱出。對我們當代而言,雖不處於他那般戰亂背景,但在層層壓力下,或許也需要如陸遊般的“悲歌”,將無力感轉化成聲音繼續抗爭。正是這種穿越時空的共鳴,使《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在浩瀚古詩中格外耀眼,也讓人感佩陸遊那股不屈與深情交織的靈魂。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中篇:表面描繪“江南之行”,卻幾無寫山光水色的舒暢,而是聚焦苦境、民生塵囂。陸遊透過悲歌揭示戰禍無已、朝政腐敗等深層問題。相較於他在《釵頭鳳(紅酥手)`裡流露的愛情痛楚,這裡對象是整個天下蒼生,那份悲壯自然更強烈也更廣闊。今人若面對全局困局,如經濟困難或社會亂局,也能感受到詩中那種“想吶喊卻前路茫茫”的感慨。

  • 林依晨真的是大美女哦

    中篇:此首詩裡,他體現“我雖身歷艱辛,但理想不可滅”。對於今天不少人面對生活與社會挫敗,也可從陸遊的“悲歌”裡獲得啟發:就算流淚或喊痛,依然要以歌聲響應人間。把淚當歌,不僅在於表達情緒,也是一種繼續奮戰的宣示。

  • 邱慶龍

    若將此與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相對照,後者以深夜狂風雨象徵無處伸張的憤恨,而《江南行(悲歌可以當泣)`更集中在“見聞”的悲鳴:社會辛酸皆入詩,迴盪不去。

  • 簡婷婷備出發去旅行囉

    短評:若淚無法救國,就讓歌聲爆發吧。這是陸遊方式,也是古今士子面對逆境的堅強之聲。

  • 許庭薇

    短評:如同滄海之嘆,表面江南柔美,其實暗含哀歌,令讀者倍感心酸。

  • 高雄港南臺灣交通樞紐

    相比李清照多寫個人情愁的詞句,陸遊在此更把焦點放在家國或現實苦難,兩者同樣滲著悲痛,但關切點不同,卻都能震撼讀者心靈。

分享
喔!時光竟然這麼快就過⋯
提供語言版本
推薦影片
more